第2245章 尸易无限(150)(2 / 6)

加入书签

饰。“是‘滇’字铜片!”陈队长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这可能是滇王金印的配套器物!之前石寨山出土过滇王金印,上面就刻着‘滇王之印’四个字,这铜片说不定是祭祀时用的信物!”

接下来的几天,挖掘工作进展顺利。在青铜贮贝器出土的探方里,又陆续发现了几件重要文物:一面青铜鼓,鼓面刻着太阳纹和蛙纹,鼓身有镂空的装饰,轻轻敲击还能发出浑厚的声音;一套青铜编钟,共六件,大小不一,纹饰精美,经过修复后能演奏简单的旋律;还有几枚青铜矛和剑,矛头上刻着蛇纹,剑鞘上镶嵌着绿松石,显然是古滇国贵族使用的兵器。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探方的最深处,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用青铜打造的“祭祀台”,台上摆放着三件国宝级文物——一件青铜立人像,高约一米,双手举过头顶,像是在捧着什么东西,人像的衣服上刻着复杂的花纹,还原了古滇人的服饰;一件青铜尊,尊内装着几十枚贝壳,应该是古滇国的货币;还有一件玉璧,上面刻着和金沙遗址一致的太阳鸟纹路,证明了古滇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流。

“这玉璧太重要了!”苏晓拿着玉璧,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你看这纹路,和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盘上的一模一样,说明古滇人不仅和古蜀人有交流,还借鉴了他们的图腾文化!”林野点头:“而且这青铜立人像的姿势,和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像有点像,都是双手上举,可能都是祭祀时用来‘通神’的器物,这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就在挖掘工作接近尾声时,意外发生了——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顺着探方的边缘往里灌,部分区域出现了坍塌的迹象。“不好!赶紧把文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陈队长大喊一声,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塑料布覆盖探方,有的搬运文物,林野和苏晓则冒着雨,用沙袋堵住探方的缺口,防止雨水进一步冲刷。

暴雨下了两个多小时才停,探方里积满了水,部分泥土已经坍塌,幸好大部分文物都已经转移,没有造成损失。“这片区域的流沙层在雨水浸泡后变得更不稳定了,咱们得赶紧加固探方,同时加快剩余区域的挖掘,避免再次发生坍塌。”陈队长看着满是积水的探方,眉头紧锁,“剩下的区域可能还有重要文物,咱们不能放弃。”

接下来的一周,考古队在探方周围搭建了防雨棚,还用钢管加固了探方的边缘,确保挖掘安全。在大家的努力下,剩余区域的挖掘工作顺利完成,又出土了几件文物,包括一个青铜贮贝器的盖子,上面刻着古滇人农耕的场景,还有几枚玉饰,上面刻着星图上的符号,证明了古滇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的联系。

挖掘工作结束后,云南省考古研究院在昆明博物馆举办了“古滇国文明特展”,展出了这次出土的青铜贮贝器、青铜立人像、玉璧等文物。开展当天,博物馆里挤满了游客,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些能证明古滇文明辉煌的珍贵文物。林野和苏晓也来到了展览现场,看着玻璃柜里的青铜立人像,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古滇人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

“咱们又完成了一个目标!”苏晓看着人群,眼里满是欣慰,“从三星堆到金沙,从雅安玉矿到古滇国,咱们不仅找到了很多珍贵文物,还解开了不少文明交流的谜团,爷爷们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开心。”林野点头,手里的青铜罗盘轻轻颤动,像是在为他们庆祝。

展览结束后,陈队长找到林野、苏晓和郑队长,手里拿着一份新的勘探报告:“根据这次出土的文物和星图上的线索,我们在贵州遵义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代文明遗址线索,物探显示地下有大量的陶片和石器信号,可能是夜郎国的遗址。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夜郎国和古滇国是同时期的文明,要是能找到他们的遗址,就能进一步还原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全貌。”

林野和苏晓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兴奋。苏晓掏出爷爷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西南文明,滇与夜郎,同源而异流,寻之可见全貌。”“爷爷早就提示过我们要找夜郎国遗址!”苏晓激动地说,“咱们当然要去!”

郑队长笑着说:“我也跟你们一起去!之前研究三星堆时,就怀疑夜郎国和古蜀文明有联系,这次说不定能找到证据。”林野看着星图上遵义的坐标,又摸了摸手里的青铜罗盘,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夜郎国遗址里,可能藏着夜郎人的生活遗迹和文明密码,甚至能找到西南地区古代文明交流的更多证据。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收拾好行李,跟着郑队长和陈队长坐上了去遵义的汽车。车窗外的景色从滇池平原变成了黔北山地,远处的娄山关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林野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写下了这次古滇国遗址的发现,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青铜贮贝器图案。他知道,爷爷和苏晓爷爷的遗志,会一直指引着他们,去发现更多的文明宝藏,去守护中华文明的光辉。

汽车渐渐靠近遵义,手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轻轻颤动,像是在与地下的夜郎国遗址产生共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