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8章 尸易无限(143)(5 / 7)
“接下来咱们去哪里?”阿凯好奇地问,眼里满是期待。林野笑了笑,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画着一张潦草的地图:“爷爷日记里还有一个线索,说在新疆的‘罗布泊’,有一个‘楼兰古城’的遗迹,里面藏着楼兰古国的古老文物,咱们下一站就去那里!”
大家都很兴奋,收拾好装备,准备出发。丹增送他们到客栈门口,手里拿着一包青稞饼:“这是我妈妈做的,你们路上吃。记住,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保护好古老的遗迹,这是咱们的责任。”
林野点点头,紧紧握着丹增的手:“丹增活佛,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的。”
车慢慢驶出香格里拉县城,窗外的雪山和青稞田渐渐远去,林野看着怀里的青铜罗盘和转经筒,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罗布泊的楼兰古城,还有楼兰古国的古老文物,都在等着他们去发现,去保护。而他,也会带着爷爷的心愿,带着对古老文化的敬畏,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历史宝藏重见天日。
车刚驶进罗布泊边缘的戈壁,热浪就裹着沙粒扑面而来,挡风玻璃上瞬间蒙了层细尘。林野把车窗开了条缝,干燥的风灌进来,带着股铁锈般的土腥味,怀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微微发烫——这是靠近古遗迹的信号。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转经筒,木质的筒身被晒得温热,和苗族平安坠一起,成了这段旅程里最贴身的慰藉。
“这地方也太晒了吧!”阿凯扯了扯防晒服的领口,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说罗布泊是‘死亡之海’了,这温度,走几步就得脱水!”他背上的防水包比在香格里拉时更沉,里面装着从藏区带的青稞饼、防晒冰袖,还有新购置的沙漠行军壶,壶里灌满了加了盐的凉白开。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楼兰古国志》,书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他时不时推推墨镜,指着窗外的雅丹地貌:“你们看那些土丘,形状像城堡又像船只,这就是‘魔鬼城’。根据记载,楼兰古城就在魔鬼城往南二十公里的地方,不过那里全是流沙,古城大部分都被埋在地下了,得靠专业设备才能找到入口。”
张科长握着方向盘,避开路上的碎石:“我已经联系了当地的地质勘探队,他们说有个叫老周的向导,在罗布泊跑了三十年,号称‘活地图’,他不仅知道楼兰古城的大致位置,还能避开流沙区和盐壳地。咱们到前面的补给站就能见到他。”
车停在补给站时,老周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迷彩服,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风霜,手里拿着个破旧的指南针,看到林野他们,咧嘴笑了笑:“你们就是来寻楼兰古城的吧?跟我来,先把水和干粮备足,进了戈壁,水比金子还贵。”
补给站的院子里堆着很多水桶和压缩饼干,老周给大家每人发了一个大容量的行军壶:“罗布泊白天温度能到四十多度,晚上又能降到零度以下,昼夜温差大得很。而且流沙区看着像平地,一脚踩错就会陷进去,到时候神仙都救不了。”他顿了顿,指了指林野怀里的罗盘,“你这东西不错,不过在罗布泊,罗盘有时候会受地磁影响失灵,还得靠太阳和星星辨方向。”
接下来的两天,林野他们跟着老周在戈壁上适应环境。老周教他们怎么识别流沙区——地面上有裂纹、长着稀疏骆驼刺的地方,大概率是结实的盐壳地;而看起来平整、没有任何植物的地方,很可能是流沙,得用探杆先探探虚实。他还教大家怎么在戈壁上找水源,怎么用骆驼刺的根须过滤浑浊的水,虽然过程繁琐,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尤其是阿凯,连怎么扎帐篷、怎么防风都记在了笔记本上。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老周就带着大家往楼兰古城的方向走。戈壁上的风很烈,吹得人睁不开眼,脚下的碎石硌得鞋底生疼。老周走在最前面,手里的探杆时不时往地上戳戳,嘴里念叨着:“再往前走三公里,就是‘佛塔遗址’,那是楼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找到佛塔,就能找到古城的入口了。”
走了大概两个小时,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远处突然出现一个模糊的土黄色轮廓。老周停下脚步,指着那个轮廓:“看,那就是佛塔遗址!”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残破的土塔立在戈壁上,塔身布满了裂痕,像是被风沙啃噬过无数次。
靠近佛塔后,林野发现塔基周围的地面有些异常——有几块石头的排列很规整,不像是自然形成的。他掏出青铜罗盘,放在石头上,罗盘指针突然疯狂转动,最后死死指向佛塔西侧的一块大石板。老周蹲下身,用探杆敲了敲石板,石板发出“空空”的声响:“
大家一起用力,把石板掀了起来,露出一个黑黢黢的洞口,一股带着霉味的凉风从里面涌出来,和外面的热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周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往洞里照了照:“里面是个通道,不过得小心,楼兰古城的遗迹里经常有塌方的风险。”
林野第一个走进通道,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走,墙壁上刻着很多模糊的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