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6章 尸易无限(141)(1 / 6)

加入书签

火车驶入大同站时,初冬的寒风正裹着武州山的细雪掠过站台,远处的云冈石窟在灰蒙蒙的天色里露出灰褐色的崖壁,北魏贵族墓的封土堆在雪地里像一座孤零零的土丘,空气里满是凛冽的寒气和淡淡的煤烟味。林浩刚下车就把保湿箱抱得贴紧胸口,还不忘打开箱子检查湿毛巾的湿度:“这大同的冬天也太冷了,丝绸残片要是冻脆了,一碰就碎,保湿箱的温度得盯着,千万别低于五度,鎏金铜佛的软布也得再裹一层,别让鎏金层被雪水蹭掉。”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土温计插进站台边的雪地里,看了眼读数:“零下十度,冻土层硬得跟铁块似的。北魏贵族墓的暗格在西侧的‘冻土层’下,冻土次浇在棉布上敷,别直接浇,不然冻土崩得太快,会砸到文物。而且暗格的‘莲花锁’刻在石门正面,花瓣有八片,花芯在中间,花茎在后摸花茎,顺序错了石门会自动落下,把咱们困在里面。另外,鎏金铜佛的‘佛手’是分开铸造的,脆得很,拿的时候得托着佛身,别捏佛手,免得捏断。”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听着远处的风声:“我听到云冈石窟方向有游客的喧闹声,应该是在参观洞窟。《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北魏贵族墓是‘武州山龙脉’的分支,暗格卡在‘土脉’上,地气纯但‘寒煞’重,是冻土和金玉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驱寒,朱砂护着丝绸不被虫蛀。而且墓道的‘墙壁’有‘通风孔’,是北魏的透气孔,挖的时候别堵了,不然寒气会闷在暗格里,把丝绸冻脆。”

我们在云冈石窟附近找了家晋北风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本地大叔,姓王,祖上是做铜器修复的:“云冈石窟景区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在景区内巡逻,他们八点会回宿舍喝羊汤,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暗格的夯土层里有‘铜片’,是北魏的装饰铜片,挖的时候别把铜片弄碎了,能看出当年的铜器工艺。”

王大叔还给我们煮了一壶羊汤:“喝这个能暖身子,你们每天喝两碗,在墓里就不怕冻着了。另外,北魏贵族墓的西侧有块‘刻字石’,上面刻着‘魏’字,石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适应大同的寒冷,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县城的药店买了十包暖宝宝和几卷无酸纸,暖宝宝贴在保湿箱外面保温,无酸纸用来包丝绸残片;林浩网购了三把破冰铲和一卷细钢丝绳,钢丝绳的末端缠了软布,勾住鎏金铜佛的时候不会刮伤佛身;老烟枪则把莲花锁的触摸顺序画在纸上,让我们随时记;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北魏贵族墓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刻字石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摸莲花锁,确保能按顺序摸到花瓣、花芯和花茎。

出发那天,晚上八点半,雪渐渐小了,我们裹紧羽绒服,背着装备向云冈石窟景区走去。夜色里的武州山格外安静,只有风声在崖壁间穿梭,北魏贵族墓的封土堆在月光下泛着白色的光,刻字石的影子投在雪地上,像个沉默的标记。我们绕到景区的侧门,王大叔之前跟我们说过,侧门的锁是电子锁,密码是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份“453”——他从景区的老员工那里听来的,准得很。

林浩输入密码,“嘀”的一声,侧门开了。我们轻手蹑脚地走进景区,打开手电筒的弱光档,贴着崖壁慢慢走,避开监控镜头。走了大概两百步,就到了北魏贵族墓的西侧,刻字石上的“魏”字在灯光下清晰可见,石

阿古拉把保温壶里的温水倒在棉布上,敷在冻土层上,冻土慢慢融化,发出“滋滋”的声响。我们用破冰铲挖融化的冻土,冻土变得松软,挖起来省力多了,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了夯土层——我们继续用温水敷,夯土慢慢软化。再往下挖了半米,就看到了一块青石门,门上刻着莲花纹,正是莲花锁的位置。

林浩深吸一口气,搓了搓冻僵的手,先摸左边四片花瓣,石门发出“咔”的一声轻响;再摸右边四片花瓣,又是一声响;接着摸花芯,石门“嗡”的一声震动;最后摸花茎,青石门“轰隆”一声,缓缓向内打开,一股带着铜器味的凉风从里面飘出来——是北魏鎏金铜佛和丝绸残片的味道!

“快给保湿箱加热!”老烟枪大喊,林薇赶紧把暖宝宝贴在保湿箱外面,打开温度检测仪——箱内温度刚好六度,符合要求。腾格尔用钢丝绳拴住鎏金铜佛的佛身,慢慢吊上来,佛身上的莲花纹在灯光下闪闪发亮,鎏金层完好无损,正是我们要找的北魏鎏金铜佛!我戴上无菌手套,用软布托着铜佛,放进铺着无酸纸的保湿箱里;巴特尔则用塑料铲小心地把丝绸残片周围的泥土清理干净,再用无酸纸把残片包好,放进木盒里,每片残片之间都用软布隔开。

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我们挖冻土的时候,破冰铲碰到了通风孔,发出了声响!“谁在那里?!”保安的喊声传来,手电筒的光在雪地里扫来扫去。

“快把石门关上!”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钢丝绳收起来,一起用力把青石门推回原位,用夯土把缝隙填好,再铺上冻土,用脚踩平,确保看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