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6章 尸易无限(131)(3 / 6)
,擦着额头的汗:“这地方比昆明热多了,难怪赵胡墓里容易有水银,地下湿气肯定重得很。”
老烟枪把火焰喷射器的保险栓检查了一遍,又掏出烟锅在手里摩挲——机场不让抽烟,他只能忍着:“象岗在越秀山旁边,当年考古队挖赵胡墓的时候,墓里全是积水,现在说不定还泡在水里。咱们得带够抽水机,再备些防水靴,不然进去了脚都得泡烂。而且水银这东西邪性,挥发的气体能毒死人,防毒面具的滤毒盒得多带几副,再买些硫磺粉,万一碰到水银能应急。”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机场的瓷砖,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他侧耳听了听远处的车流声,轻声道:“《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象岗是‘水绕山环’的格局,赵胡墓正好卡在‘水脉’和‘龙脉’的交汇处,地气旺但也杂着‘阴煞’,是积水和腐烂的陪葬品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点燃了能驱邪。另外,墓里的通道可能有‘翻板陷阱’,当年考古队就差点掉进去,咱们得用探杆在前面探路。”
我们在越秀山附近找了家客栈,放下行李就直奔南越王博物馆。馆里的李教授研究赵胡墓多年,听说我们要找墓里没被发现的暗格,立刻拿出一张泛黄的图纸:“现在展出的丝缕玉衣是复制品,真迹当年在‘西耳室’的樟木箱子里发现的,但箱子旁边还有个暗格,古籍记载里面藏着‘错金铜虎节’和‘南越国地图’。暗格入口在西耳室的‘铜鼎’
李教授顿了顿,又叮嘱道:“你们进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西耳室的墙壁是‘空心砖’,年久失修,容易塌。而且暗格里可能有‘毒箭’,是用南越国特有的‘见血封喉’树汁泡过的,沾到一点就会中毒,得带些解毒药和盾牌,挡住毒箭。”
离开博物馆后,我们开始采购装备:林薇——这次新加入的伙伴,是李教授的学生,学文物修复的,对南越国的文物很熟悉——从劳保用品店买了四套防水服和四台抽水机;林浩网购了十根探杆和两块合金盾牌,又买了一大桶硫磺粉;老烟枪则找铁匠铺把探杆的顶端磨得更尖,还在杆头裹了铜片,说能检测水银;我和瞎子去象岗附近的村子找向导,找到了一个叫“阿强”的老人,他年轻时在象岗上种过树,熟悉山上的小路。
阿强穿着短袖衬衫,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说起赵胡墓时眼神里满是敬畏:“那墓刚发现的时候,我还去看过热闹,墓里的铜器亮得能照见人。但西耳室的暗格没几个人知道,我听我爷爷说,暗格些雄黄粉,撒在水里能驱蛇。”
出发前,阿强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双胶鞋:“这鞋防滑,还能防蛇咬,你们穿上肯定管用。我再给你们带些‘广州凉茶’,祛湿解毒,在墓里待久了容易上火。”
我们跟着阿强,背着装备向象岗出发。象岗不高,但草木茂密,山上的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很滑,阿强在前面带路,我们跟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爬。走到半山腰时,阿强指着一片竹林:“墓道的入口在竹林后面,被杂草盖着,是当年考古队留下的应急通道,现在还能走。”
我们拨开竹林里的杂草,果然看到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里飘出一股潮湿的霉味,还夹杂着淡淡的金属味——是水银的味道!林薇赶紧拿出防毒面具,给我们每人递了一副:“快戴上,这味道不对劲,水银浓度可能很高。”
我们戴上防毒面具,掏出冷光棒掰亮,顺着洞口的石阶往下走。通道里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墙壁上布满了水珠,滴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蝙蝠在头顶“吱吱”叫着飞过,翅膀扇起的风带着一股腥气。
走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出现了一片积水,水没过膝盖,黑漆漆的,看不清到了一个硬东西,他赶紧把探杆拔出来,杆头沾着几根黑色的毛发——是水蛇的毛!“快撒雄黄粉!”林薇大喊,我们赶紧掏出雄黄粉,向水里撒去,水面上立刻泛起一层泡沫,几条水蛇从水里游出来,向旁边的洞穴爬去。
我们踩着积水继续往前走,又走了大概五分钟,终于看到了西耳室的入口。西耳室的门是用青铜做的,上面刻着南越国的云纹,林浩按照李教授的指示,在门旁边的铜鼎上找到了兽首机关,他用力按下去,铜鼎发出“咔嚓”的声响,西耳室的门缓缓打开。
西耳室里堆满了文物,铜鼎、陶罐、玉器摆得满满当当,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樟木箱子,正是当年装丝缕玉衣的箱子。林薇指着箱子旁边的地面:“暗格就在这里,你们看,地面上有个‘十字纹’,是暗格的入口。”
老烟枪拿出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挖开十字纹周围的土,露出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南越国的图腾——一只龙龟。瞎子摸了摸石板,突然说:“这石板
林浩按照瞎子说的,用手指按了按龙龟的眼睛,青石板发出“轰隆”的声响,缓缓向下打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里飘出一股刺鼻的气味——是见血封喉树汁的味道!
我们掏出盾牌,挡在洞口前,林浩拿出冷光棒,扔进洞口里。冷光棒照亮了洞口里的通道,通道里很干燥,墙壁上刻着南越国的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