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2章 尸易无限(97)(2 / 7)

加入书签

第安纳·琼斯曾在《 Indiana Jones and the Kgdo of the crystal Skull 》中深入南美雨林寻找水晶头骨,而马丘比丘遗址的建筑风格与水晶头骨的发现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他更加坚信,明代船队与印加文明的交流远比想象中更为深入。

抵达马丘比丘遗址后,团队根据“太阳金盘”的星图指引,在遗址中心的太阳神庙下方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地宫入口。入口处的石门上刻着印加文字和中国的八卦图案,吴贤意识到,要打开石门,需要同时转动印加的“太阳轮”和中国的“八卦盘”。他按照金盘星图的方位,将“太阳轮”转到“金星”位置,再将“八卦盘”转到“离”位——石门缓缓打开,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地宫内,摆满了印加文明的黄金饰品、玉器和陶器,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上镶嵌着中国的和田玉,面具的面部轮廓既有印加人的特征,又融入了中国唐代的造像风格。“这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直接证据!”苏湄拿起面具,激动地说。

就在团队准备对文物进行登记时,“圣蛇会”的人突然闯入地宫,科尔特斯手持步枪,狞笑着说:“多谢你们帮我打开石门,这些宝藏现在都是我的了。”吴贤冷静地说:“地宫的结构不稳定,一旦强行搬运文物,很可能会引发坍塌,到时候谁也别想活着出去。”

科尔特斯根本不听劝阻,命令手下搬运黄金饰品。就在这时,地宫的顶部开始掉落石块,地面出现裂缝。吴贤大喊:“快离开这里!”团队成员立刻朝地宫出口跑去,科尔特斯的手下们见状,也纷纷扔下文物,四散逃跑。科尔特斯不甘心,试图带走“太阳金盘”,却被掉落的石块砸中腿部,最终被随后赶来的警方抓获。

在地宫坍塌前,团队成功带出了“太阳金盘”和几件重要的文物。秘鲁政府为了感谢吴贤团队的贡献,决定将“太阳金盘”与明代青花瓷片一同在秘鲁国家博物馆举办“中秘文明交流特展”。展览开幕当天,中国驻秘鲁大使发表讲话:“这艘明代船骸和‘太阳金盘’的发现,证明早在六百年前,中国和秘鲁就已经存在文化交流,这为研究世界文明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展览期间,吴贤收到了来自美国的一封邮件,发件人是印第安纳·琼斯的研究助手玛丽安——在夺宝奇兵系列电影中,玛丽安曾协助印第安纳·琼斯寻找约柜、水晶头骨等重要文物。邮件中,玛丽安写道:“我们在埃及卢克索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唐代文物,其中一件鎏金铜钟上刻有与郑和船队相关的铭文,怀疑与你们在秘鲁发现的船骸有关,希望能与你们合作研究。”

吴贤立刻召集团队,周明远兴奋地说:“如果能将埃及的唐代文物与秘鲁的船骸联系起来,就能还原出郑和船队的完整航线,证明他们不仅抵达了美洲,还可能到达了非洲、欧洲!”苏湄则开始整理埃及唐代文物的相关资料,发现其中提到的“鎏金铜钟”与吴贤团队早年在柬埔寨追回的唐代鎏金铜钟风格一致,很可能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

一周后,吴贤团队抵达埃及卢克索,玛丽安早已在卢克索神庙前等候。她穿着卡其色的探险服,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印第安纳·琼斯留下的研究笔记,里面记载了他对唐代文物在中东传播路线的推测,或许能帮我们找到更多线索。”

在玛丽安的带领下,团队来到发现唐代文物的古墓。古墓的墙壁上绘有壁画,壁画中既有埃及法老的形象,又有中国唐代的仕女图,两种文化元素完美融合。玛丽安指着壁画中的一艘船:“这艘船的造型与你们在秘鲁发现的明代船骸相似,说明郑和船队的影响可能已经延伸到了埃及。”

吴贤在古墓的石棺中发现了那件鎏金铜钟,铜钟上刻着“永乐十二年,郑和船队赠”的铭文,钟身上还镶嵌着埃及的绿松石。“永乐十二年正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时间,看来他在这次航行中曾抵达埃及,与当地的王室进行了文化交流。”吴贤说。

为了进一步验证推测,团队前往埃及国家博物馆,查阅了明代与埃及交流的历史文献。在一份15世纪的阿拉伯文献中,记载了“来自东方的大船队抵达亚历山大港,带来了精美的瓷器和金属器物,国王亲自接见了船队的首领”。这一记载与鎏金铜钟上的铭文相互印证,为郑和船队抵达埃及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就在团队准备将研究成果整理发表时,玛丽安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圣蛇会”的残余势力在中东地区活动频繁,他们盯上了一批即将在迪拜展出的古代文物,其中包括几件从中国流失的宋代瓷器。吴贤立刻决定:“我们必须赶在‘圣蛇会’之前,保护好这些文物,绝不能让它们再次流失。”

迪拜国际机场的落地窗外,沙漠与海洋交织的独特天际线在暮色中渐次亮起灯火。吴贤推着行李车走出到达大厅时,玛丽安正靠在一辆越野车旁挥手,她的卡其色探险服上还沾着些许埃及沙漠的细沙,手里把玩着一枚铜制指南针——那是印第安纳·琼斯在《 Raiders of the L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