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9章 尸易无限(54)(4 / 7)
吴贤趁机冲上去,举起洛阳铲,朝着松井的后脑勺砸去。松井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了动静。
剩下的日军残兵看到松井被打死,顿时慌了神,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吴贤和队员们成功地消灭了松井和他的残兵,阻止了他们的阴谋。
当吴贤和队员们带着被俘的日军残兵,回到洛阳城时,城里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为他们欢呼。司令员和赵刚也赶了过来,对吴贤和队员们表示祝贺。
“吴先生,你们立了大功!不仅保住了洛阳城和里面的文物,还消灭了松井这个祸害!”司令员高兴地说。
吴贤笑了笑,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虽然松井被消灭了,但日军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需要他们去保护,还有很多战斗在等着他们。
几天后,吴贤和队员们将从松井手里夺回的文物,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交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同时,他们还开始着手修复被破坏的古墓和文物,希望能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可就在这时,一个坏消息传来——日军的总部已经得知了松井的死讯,他们愤怒不已,决定调动更多的兵力和武器,对洛阳城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誓要为松井报仇,并且抢走洛阳城里所有的文物。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降临。吴贤和他的同伴们,又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能否再次战胜困难,保护好洛阳城和里面的文物,能否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吴贤的手指还停留在刚修复好的陶罐上,那是从松井残兵手里夺回的唐代青釉罐,罐口的裂痕刚用石膏补上,像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疤。听到日军要大规模进攻的消息时,石膏末还沾在他的袖口上,随着他握拳的动作簌簌往下掉。
“这次来的是日军的‘华北派遣军独立混成旅’,配备了坦克和重炮,还有专门的‘文物掠夺队’,据说带队的是个叫坂田的少将,之前在山西盗过好几座宋墓。”司令员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粗重的红线,“他们会分三路进攻,东路沿洛河推进,西路走邙山古墓群,中路直接攻洛阳城正门。”
赵刚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油灯火苗直晃:“邙山古墓群不能丢!那里埋着从东周到东汉的十几座王侯墓,要是被坂田挖了,损失比洛阳城被占还大!”
吴贤盯着地图上邙山的位置,指尖在“平乐镇”三个字上反复摩挲——那是邙山古墓群的核心区域,他十年前曾在那里帮一个老地主挖过一座汉墓,知道镇子外有片密密麻麻的柏树林,树林下全是历代盗墓者留下的盗洞,最深处能通到一座东汉王侯墓的耳室。
“中路和东路交给大部队,我带一队人去守邙山。”吴贤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柏树林里的盗洞能当掩体,还能设陷阱。而且那座东汉墓的耳室连通着一条地下暗河,就算被围住,也能从暗河撤退。”
司令员犹豫了一下:“坂田的西路军有五百多人,还有两辆坦克,你带多少人去?”
“三十个就行,要身手最灵活的,再给我十斤炸药和二十把短刀。”吴贤的目光落在墙角堆着的洛阳铲上,“对付坦克不用硬拼,邙山全是碎石坡,坦克开不快,咱们用炸药炸履带就行。”
当天傍晚,吴贤就带着三十个队员出发了。夕阳把邙山的轮廓染成暗红色,柏树林里的风卷着枯叶,在地上扫出“沙沙”的声响,像极了当年他在汉墓里听到的盗洞坍塌声。队员们背着炸药和短刀,跟着吴贤钻进柏树林,很快就找到了那片布满盗洞的区域。
“小李,你带五个人,把炸药分成小块,埋在坦克可能经过的碎石坡上,引线拉到盗洞里。”吴贤蹲在一个最大的盗洞前,用洛阳铲敲了敲洞壁,“其他人跟我来,咱们把盗洞拓宽,打通到东汉墓的耳室,留好撤退的路。”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盗洞原本只能容一个人匍匐前进,他们用洛阳铲一点点凿开洞壁,碎石不断掉进洞里,在黑暗中发出沉闷的声响。吴贤打头阵,钻进盗洞时,指尖触到了洞壁上的青苔——这是地下暗河渗透上来的水汽,说明离耳室不远了。
约莫凿了一个时辰,前方突然传来“哗啦”的水声,吴贤举起火把往前探,果然看到了东汉墓的耳室。耳室里堆着不少破碎的陶俑,角落里有个半人高的洞口,暗河的水流正从里面“汩汩”地冒出来,带着一股潮湿的土腥味。
“暗河能通到洛河支流,咱们留两个人在这里守着,其他人跟我回去布置陷阱。”吴贤刚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引擎声,还有日军的喊叫声——坂田的西路军提前到了。
队员们赶紧跟着吴贤爬出盗洞,刚回到柏树林,就看到两辆坦克正朝着碎石坡开过来,后面跟着黑压压的日军士兵。小李他们已经躲进了盗洞,看到吴贤回来,赶紧拉了拉引线——引线“滋滋”地冒着火花,很快就消失在碎石堆里。
第一辆坦克刚爬上碎石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