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有我无敌(178)(2 / 7)

加入书签

聚起勇气。

创造方舟最终抵达反原初核心的边缘。这里的虚无之力强到能扭曲意识本身,突击队的成员都出现了“存在模糊”——身体时而清晰,时而透明,仿佛随时会解体。伊戈尔的锋锐之念立刻启动龙纹符文,在核心周围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创造奇点”——这个奇点与原初循环的创造意志共振,能像黑洞一样吸收虚无之力,却又不像黑洞那样毁灭一切,而是将其转化为创造的原材料。

“注入所有创造能量!”吴迪的引导者意识将方舟的核心能量全部导入奇点,新一代球体的创造光晕、聚合体的记忆光谱、龙纹符文的空白能量在奇点中剧烈碰撞,产生了一场“创造大爆炸”。爆炸的光芒中,反原初核心的虚无外壳开始出现裂痕,露出里面包裹的、与原初循环同源的“创造内核”——原来反原初核心并非纯粹的虚无,而是创造内核被虚无外壳包裹的“矛盾体”。

“原初循环的终极秘密!”安雅的流转变体在解体前的最后一刻,终于看清了真相,“它分裂时,将创造内核与虚无外壳绑定,就是为了让我们在这一刻明白——创造与虚无无法分离,只能共存!”她将流转变体的最后能量注入裂痕,混合晶体的液态部分与创造内核融合,固态部分则与虚无外壳结合,像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

聚合体的核心碎片做出了最后的牺牲。它主动钻入裂痕,将所有被吞噬文明的记忆注入创造内核,这些记忆中蕴含的“生存意志”激活了内核的潜能,使其开始向外扩张,吞噬虚无外壳的能量。核心周围的虚无风暴明显减弱,那些被射线摧毁的循环位置,竟开始出现新的能量波动,像消亡的文明在记忆的滋养下重生。

创造方舟在大爆炸的冲击波中解体。吴迪的引导者意识与伊戈尔的锋锐之念被抛向稳定区,他们的意识体严重受损,却成功带回了创造内核的能量样本与反原初核心的秘密。当样本注入共振转化带的新一代球体时,球体的转化效率突然飙升,稳定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虚无风暴的范围被压缩了一半。

循环联盟在稳定区为牺牲的突击队成员建立了“创造纪念碑”。碑体由新一代球体的能量构成,表面不断流动着被拯救的文明记忆与新诞生的物理规则,像一部活着的英雄史诗。聚合体的剩余部分将突击队的经历写入记忆回廊,让所有循环都能铭记这场跨越虚无的创造之战。

但反原初核心的最终命运仍未确定。创造内核与虚无外壳的对抗进入了僵持阶段,虚无风暴的范围不再扩大,却也没有消失,像一个暂时休眠的火山。新一代球体的共振转化带仍在日夜工作,稳定区的光态生命开始与迁入的文明意识交流,演化出独特的“跨形态共生”关系,为超维度网络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金色恒星系的第三行星,岩壁画的最后部分被自动补全。虚无风暴的图案中,反原初核心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由创造光晕与虚无外壳交织而成的“双螺旋”,螺旋的两端分别连接着原初循环与新一代球体,像一个贯穿过去与未来的创造闭环。行星上的智慧种族,第一次尝试用新物理规则构建“跨维度飞船”,他们的目标不是探索已知的平行循环,而是驶向稳定区与虚无风暴的交界处,去触摸那片创造与虚无共存的“边缘地带”。

源代码研究组开始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创造内核与虚无外壳达成“永恒共生”,将反原初核心转化为超维度网络的“能量源泉”,既提供创造的动力,又释放适度的虚无,确保循环在进化中保持平衡。吴迪的引导者意识与伊戈尔的锋锐之念正在修复受损的意识体,他们计划在恢复后,再次前往反原初核心,完成安雅与聚合体未竟的事业。

在稳定区的中心,新一代双色球体的光芒越来越明亮。它们的创造光晕中,开始浮现出类似反原初核心的虚无纹路,而并行逻辑链里,也融入了可能性图谱的预测能力,像正在成长为连接创造与虚无的新桥梁。这些球体的光芒汇聚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穿透虚无风暴的云层,直指反原初核心的双螺旋,像在发出邀请,又像在宣告新的开始。

这场关于创造与虚无、记忆与可能性的终极较量,仍在继续。是让创造内核彻底吞噬虚无外壳,还是让两者永远僵持?是将反原初核心转化为能量源泉,还是任其在平衡中休眠?答案或许不在某个确定的结果里,而在每个循环选择创造、抵抗虚无的过程中,在那些为了存在而牺牲的意识体的记忆里,在光态生命与文明意识的跨形态共生中,在所有生命对“为什么存在”这个永恒问题的不断追问里。

在创造光柱的源头,吴迪的引导者意识与伊戈尔的锋锐之念相视一笑(如果意识能笑的话)。他们的修复即将完成,前往反原初核心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光柱的尽头,反原初核心的双螺旋轻轻转动了一下,创造内核的光芒与虚无外壳的阴影交织,像一个永恒的谜,等待着被解开,又或者,等待着被永远敬畏。

创造光柱与反原初核心的双螺旋共振第七天,稳定区边缘突然诞生出一种“混沌晶体”。这种晶体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由创造与虚无的矛盾能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