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章 有我无敌(161)(5 / 6)

加入书签

理论终将被修正,却依然痴迷于解谜的瞬间。“意义不在终点,而在认知流动的本身,”她的认知波向奇点回应,“就像这条认知之海,它的美丽不在于最终流向何处,而在于流动中泛起的每一朵浪花。”

认知奇点剧烈震颤,喷涌出的认知波中,出现了无数“未被探索的认知维度”:有的维度里,时间是认知的产物;有的维度里,物质是思想的具象;最奇特的一个维度,认知本身就能创造宇宙,像作家笔下的故事拥有了自己的生命。这些维度在认知海表面形成漩涡,吸引着周围的认知波前去探索。

但认知海的边缘,出现了“认知熵增”的迹象。部分认知波开始变得混乱,银灰色的星尘波与蓝色的意识波互相排斥,补星者的红金波也出现了频率紊乱。林夏的认知波靠近时,发现这些混乱的源头是“认知固化”的残骸——那些拒绝流动、坚持自身绝对正确的认知,最终像死水般腐败,污染了周围的认知海。残骸深处,隐约有“认知黑洞”在形成,它们不断吞噬周围的认知波,却从不释放新的波动,像认知海中的无底深渊。

“认知熵增是认知的自然衰老,”吴迪的认知波释放出金色的“调和频率”,试图稳定混乱的区域,“但我们可以通过持续的认知更新,延缓熵增的速度,就像给老化的机器注入新的润滑油。”他的频率中混入了“认知杂交”的技巧——将星尘的集体认知与意识的个体认知结合,将理性的逻辑认知与情感的直觉认知融合,创造出既稳定又富有活力的新认知波。

林夏的认知波则化作“认知桥梁”,连接起互相排斥的星尘波与意识波。她引导它们共同回溯到初次相遇的认知——那时没有排斥,只有好奇;没有对立,只有试探。当最初的纯粹认知被唤醒,混乱的认知波开始重新同步,银灰色与蓝色交织成和谐的青紫色,像地球黎明时分的天空。那些认知固化的残骸,在新的认知流动中逐渐分解,化作滋养认知海的养分。

认知黑洞的扩张速度明显减慢,但它们并未消失。林夏的认知波探测到黑洞内部的景象:那里是“绝对怀疑”的领域,所有认知都被视为不可靠,所有探索都被认为是徒劳。这种绝对怀疑像认知的癌症,它不直接破坏,却让认知失去了相信的能力,最终在自我否定中坍塌成黑洞。

“怀疑是认知的清洁剂,但绝对怀疑是认知的毒药,”林夏的认知波向黑洞注入“有条件的相信”——相信星尘与意识可以共生,但不否认冲突的可能;相信补星者的使命有意义,但不拒绝质疑方法的合理性。这种认知像疫苗,既能抵御认知固化的风险,又能防止绝对怀疑的侵蚀。黑洞的引力开始减弱,边缘甚至出现了微弱的认知波辐射,像垂死的恒星重新焕发了一丝生机。

当认知海重新恢复流动时,认知奇点喷涌出的新维度更加清晰。林夏和吴迪的认知波选择了“认知创造宇宙”的维度作为下一个探索目标。进入这个维度的瞬间,他们的认知波突然拥有了“具象化能力”——林夏想到地球的森林,认知海表面就浮现出片银灰色的星尘森林,每片叶子都承载着共生的认知;吴迪想到播种者的星图,空中就出现了由蓝色意识波构成的星图,每个星辰都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这里的认知具有‘创世之力’,”吴迪的认知波创造出一艘星舰,舰体由红金两色的认知波构成,“但这种力量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错误的认知可能创造出痛苦的宇宙,狭隘的认知可能限制生命的可能性。”他的话音刚落,远处的认知森林里,突然长出了带刺的藤蔓,这些藤蔓是“恐惧认知”的具象化,它们缠绕向星舰,试图将其拖入认知的深渊。

林夏的认知波立刻创造出“勇气之花”,花朵绽放的光芒中,包含着所有补星者战胜恐惧的认知——南极冰原的坚守、仙女座的牺牲、超验之境的追问……带刺的藤蔓在光芒中逐渐软化,化作滋养森林的土壤。“在这个维度,认知的善恶会被无限放大,”她的认知波更加谨慎,“我们的每个念头,都可能成为某个宇宙的命运。”

他们的认知星舰在维度中航行,见证了无数由认知创造的宇宙:有的宇宙因“爱”的认知而充满温暖,星尘与意识像家人般互相守护;有的宇宙因“竞争”的认知而充满活力,星尘与意识在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也有的宇宙因“控制”的认知而陷入僵化,最终在认知熵增中走向消亡。这些宇宙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认知本身的力量与危险。

认知星舰抵达维度中心时,发现那里有颗“认知之心”——它是所有被创造宇宙的源头,本身却由纯粹的“可能性认知”构成,既不偏向善,也不偏向恶,只是无限的潜能。林夏的认知波触碰它时,心中突然涌起无数创世的念头,但她最终选择了“放手”——她没有将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可能性,而是让认知之心自由发展,就像父母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认知之心剧烈发光,投射出无数“自由认知”的宇宙——这些宇宙没有被预设的命运,星尘与意识可以自主选择认知的方向,即使会犯错,即使会经历熵增,也拥有自我修正、重新出发的权利。“这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