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7章 有我无敌(152)(3 / 5)

加入书签

还攥着那三块玉佩,拼合的圆镜上映出他自己的脸,镜中突然闪过祖父的笑容,与青铜镜里那个考古队员老者的脸渐渐重合。他突然明白,祖父或许没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就像那些阴兵和谷尸。

夜幕降临时,吴迪坐在十三陵水库的岸边,看着月光在水面碎成银片。背包里的黄绸名单上,十七万人的名字正在逐渐消失,被新的字迹取代——都是近年来失踪人口的信息。他摸出那把青铜镰刀,刀身上的“太仓”二字正在发光,映出远处的北京城,地下的脉络像血管般清晰,无数红色的光点正在移动,朝着十三陵的方向汇聚。

“新的谷物……”吴迪喃喃自语,想起老者说的话。看来这场延续了六百年的“屯垦”从未停止,那些失踪的人,都成了新的“种子”。他突然想起坤舆玉佩上映出的北京地下脉络,终点不是金山口,而是市中心的故宫——那里曾是明代的皇宫,藏着朱棣最初的秘密。

水面突然泛起涟漪,映出的月亮变成了血红色,里面浮起半块北斗七星玉佩,恰好是老者手里的那半块。吴迪知道,下一站必须去故宫。那里藏着的,或许是开启所有谜团的最后一把钥匙,是终结这场恐怖循环的唯一希望,也是他与祖父重逢的唯一可能。他将三块玉佩收好,青铜镰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是在催促他快点出发。远处的故宫角楼在夜色中若隐若现,飞檐的阴影里,仿佛有无数双眼睛正在注视着他,等待着新的“补星者”到来。

吴迪混在晨练的人群里钻进故宫时,裤脚还沾着十三陵水库的露水。太和殿前的丹陛石在晨光里泛着青灰色,龙纹浮雕的鳞片间嵌着细小的谷壳,和思陵石碾缝里的一模一样。他摸出坤舆玉佩拼合成的圆镜,镜面映出的丹陛石上,龙爪的位置多了个不起眼的凹槽,大小恰好能容纳那半块北斗七星玉佩。

昨夜从水库捞起的半块玉佩还带着水腥气,玉质暗沉,上面刻着的北斗第七星位置空着,边缘却有新鲜的磨损痕迹——像是刚被人摸过不久。吴迪趁着保安转身的间隙,蹲在丹陛石前假装系鞋带,将玉佩按进凹槽的瞬间,石面突然微微下沉,发出齿轮咬合的轻响,龙纹浮雕的眼睛里渗出两滴暗红色的液珠,顺着龙角滚落,在地面晕开成小小的血花。

“果然藏在这里。”他想起祖父笔记里夹着的老照片,1972年故宫大修时,工匠曾在丹陛石下发现过“异常空洞”,但后来的报告里只字未提。此刻玉佩与凹槽严丝合缝,镜面突然亮起,映出丹陛石下的通道,石阶蜿蜒向下,两侧的墙壁上布满谷穗形状的灯台,每个灯台里都燃着幽绿的火焰,照亮了墙上的壁画——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无数平民在田地里耕作,天空中没有太阳,只有七颗血红的星辰。

通道入口藏在龙尾的鳞片下,吴迪侧身钻进去时,后背蹭到石壁上的刻痕,是串梵文。他在西安碑林见过类似的文字,是唐代“镇墓咒”的变体,大意是“入此道者,永为谷奴”。脚下的石阶带着潮意,每级台阶的边缘都嵌着细小的人骨,像是被无数人踩碎的指节。

走到第三十三级台阶时,前方突然传来孩童的笑声。吴迪举着狼眼手电照过去,通道的拐角处蹲着个穿明代服饰的小女孩,手里把玩着颗谷壳球,球表面的缝隙里露出半只眼睛。“你是来送新种子的吗?”女孩抬头时,吴迪发现她的瞳孔是谷粒的形状,“上次来的老爷爷说,等七星补齐,我们就能长出新的根了。”

“老爷爷?”吴迪心头一紧,“他长什么样?”

女孩用手指在墙上画了个缺指的左手,正是孝陵水洼里龙袍老者的模样。“他说自己是守陵人的头,”女孩把谷壳球抛向空中,球裂开的瞬间,里面飞出只黑色的飞蛾,翅膀上印着北斗七星的图案,“他还说,故宫的地底下藏着‘谷母’,所有的谷物都是她的孩子。”

飞蛾撞在前方的石壁上,化作一滩绿色的浆液,石壁应声裂开道缝,露出后面的密室。密室中央的石台上跪着尊玉像,通体翠绿,像是用整块翡翠雕成的,却长着谷物的根系,从石台缝隙里钻出来,在地面织成密不透风的网。玉像的脸是张女人的面容,眼睛是用红宝石镶嵌的,正对着吴迪的方向,嘴角似乎还带着微笑。

“这就是谷母?”吴迪凑近看时,发现玉像的胸口嵌着块玉佩,与他手中的北斗七星玉佩恰好能拼成完整的星座。玉像的底座刻着行小字:“永乐四年,成祖植谷于此”,旁边还有行模糊的批注,像是后来添上去的:“崇祯十七年,补以龙血”。

他刚要伸手去碰玉佩,玉像的眼睛突然转动,红宝石射出两道红光,照在地面的根须网上,那些根系开始疯狂生长,顺着吴迪的脚踝往上爬。他用工兵铲砍断根须,断面处渗出的不是汁液,而是暗红色的血,溅在地上发出“滋滋”的声响,蚀出细小的孔洞。

“她饿了。”女孩的声音突然变得尖利,“每次有人来,她都要吃点东西才能长大。”吴迪回头时,发现女孩的身体正在变得透明,皮肤下浮现出谷粒的纹路,“上次的老爷爷喂了她好多好多人,这次该轮到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