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2章 有我无敌(137)(2 / 5)
后人,在码头当电报员,刚才发消息说,清廷的舰队已经到了厦门湾,和日本人联手了。”
墓地尽头的悬崖上停着艘快艇,是革命军的巡逻艇。跳上去时,吴迪最后看了眼鼓浪屿,菽庄花园的方向还在冒烟,凤凰花在硝烟里开得更艳了,像片燃烧的海。
“料罗湾!”黄先生突然从艇舱里钻出来,他的眼镜碎了一片,却难掩激动,“刚才收到电报,革命军的舰队正在料罗湾集结,就等我们的图纸造炮!”
吴迪这才发现黄先生也跟来了,想起军火库的爆炸,突然明白:“刚才是你帮我们挡住了松井?”
黄先生点点头,从怀里掏出枚凤形徽章:“我不是影子,是‘凤还巢’的暗线,当年假装投靠清廷,就是为了获取他们的布防图。”他的左耳朵后,同样有颗红痣,在阳光下闪着光。
快艇驶向料罗湾时,吴迪数了数身边的人:秦九指、黑小虎、阿秀、族长、阿星、黄先生……加上牺牲的阿鸾、赵影子、端郡王、阿月,正好九个人,对应着九门的蛇形标记——原来“凤还巢”计划,就是要让分散在九门、清廷、革命军、民间的靖南王后人,在这一刻重新聚齐。
“老烟枪早就料到了这一天,”黄先生展开张泛黄的纸,是老烟枪的遗嘱,“他说,当九颗红痣聚在料罗湾,就是凤还巢之时,前明的宝藏要用在真正的革命上,不是为了复明,是为了让天下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料罗湾的海面上停着十几艘革命军的战船,渔民们划着小艇往船上运送炮弹,都是从鼓浪屿抢出来的老炮。吴迪把旗舰图纸交给舰队司令,司令看着图纸,突然红了眼眶:“这是我爷爷画的!他当年是郑成功的造船匠,临终前说有张图纸藏在鼓浪屿……”
松井的舰队和清廷的水师很快出现在海平面上,炮口对准了料罗湾。革命军的战船上,士兵们正在安装从军火库运出来的红衣大炮,炮口同样对准了远方的敌舰。
“准备战斗!”司令的声音在海风里回荡。
吴迪站在旗舰的甲板上,将两枚凤钗插在桅杆的凹槽里。绿宝石的光芒在阳光下汇聚成一道光柱,照向料罗湾的海底,那里的十二门红衣大炮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炮口纷纷转向天空,像是在回应凤钗的召唤。
秦九指举着铡刀站在他身边,黑小虎握紧了老烟枪的烟杆,阿秀和族长检查着猎刀,阿星和黄先生在调试电台,发报机的滴答声在甲板上跳动,像在倒计时。
远处的敌舰开炮了,炮弹在海面上炸起水柱。吴迪看着那道由凤钗光芒汇成的光柱,突然想起老烟枪说过的话:“凤钗不是钥匙,是火把,能照亮所有在黑暗里行走的人。”
他知道,这还远远不是结束。料罗湾的海战,即将开始的革命,还有那些藏在历史尘埃里的秘密,那些未完成的信念,都在等着他们。但他不再犹豫,因为他身边站着的,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是并肩作战的兄弟,是无数为了光明前赴后继的灵魂。
凤钗的光芒越来越亮,照得整片海域都在发光。吴迪握紧了拳头,看着敌舰越来越近,听着身边弟兄们的呐喊,知道属于他们的战斗,才刚刚拉开序幕。而这场跨越百年的凤还巢,显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故事要写。
料罗湾的海风裹着硝烟味,像杯兑了火药的烈酒,呛得人喉咙发紧。吴迪站在“万年清”旗舰的甲板上,手里的凤钗正随着海浪起伏微微发烫,绿宝石折射的光在炮管上流淌,像给黝黑的钢铁镀了层翡翠。
“左舷发现敌舰!”了望手的喊声刺破云层。吴迪抬眼望去,清廷的“海圻”号铁甲舰正破浪而来,舰艏的龙纹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甲板上的水兵举着望远镜,炮口黑洞洞的,正对着他们的主桅杆。
秦九指蹲在炮位后,用鹿皮擦拭着红衣大炮的炮膛,当年郑成功沉在海底的老炮被渔民们打捞上来,炮身上的铜绿还没褪尽,却在他手里泛出金属的亮泽。“老伙计,该你显本事了。”他往炮膛里塞着火药包,动作熟稔得像在摆弄烟杆。
黑小虎抱着发报机,耳机线缠在脖子上,手指在按键上翻飞:“厦门港的革命军回信了,说日本人的‘吉野’号也往这边来了,还有半个时辰就到。”少年左耳朵后的红痣沾着硝烟,像颗燃着的火星。
阿秀正帮鄂伦春族长给炮弹装引信,鹿皮手套被火药染得发黑。“我爹说过,这种老炮得用狼粪引信才够劲。”她从鹿皮袋里掏出块黑褐色的东西,塞进炮弹尾部,“能让炮弹飞得更直,炸得更响。”
黄先生站在海图桌前,手指在料罗湾的暗礁区画了个圈:“得把他们引到这儿,‘海圻’号吃水深,进去就出不来。”他的眼镜片碎了一块,用红绳绑着,却丝毫不影响他盯着敌舰的航线,“吴迪,你带三艘鱼雷艇去诱敌,我们在暗礁区设伏。”
吴迪点头,刚要下命令,桅杆上的凤钗突然发出刺眼的光,绿宝石里映出片模糊的影子——是艘古代战船的轮廓,甲板上站着个穿铠甲的将军,正举着望远镜眺望,侧脸像极了郑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