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0章 无畏擒龙(85)(4 / 6)
在流淌海脉的光,光里的海纹往更遥远的海域方向伸得更长,像只看不见的手,正把新的跨脉蓝图往活脉碑这儿拉。活脉碑的龙纹突然亮了,龙首的“云墨”二字旁边,慢慢显出“海船”两个字,字的笔画里嵌着所有海脉草的影像,像用无数个航海的故事拼出的新名字。
远处的地脉流在海底低唱,唱的是海脉支的号子:海船往南走,盐浪往北游,沙枣带着桨,莲子挂着帆……所有的流动都朝着一个方向——让九大地脉的根缠得更紧,让所有守脉人的日子,像这九色的洋流一样,越来越壮阔,越来越有方向。
海脉草的海藻纹在活脉碑旁的雨里闪闪亮,草叶的海水珠滴在定脉箭上,箭身的光往更遥远的海域方向伸得更长,像在说:下一站,去那,把跨脉的故事,继续往下写。
谷雨这天,七星砬子的雨水带着暖意,活脉碑前的海脉草突然往西北方向倾斜,草叶上的海盐凝结成细小的晶体,晶体内的影像正在变幻: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汇集成河,河底的卵石在滚动,滚过的轨迹连成九色光带——是源脉河的支流在藏地“破冰”!
“是‘源脉融雪’!”杨雪莉捏着海脉草的叶片,晶体里的光带突然放大,显露出冰脉支的全貌:水流从冰川流向九大地脉的方向,浪花里裹着源脉石的碎粒,碎粒在发光,像无数个小灯笼在引路。“藏地的源脉支流是‘冰脉支’!”她指着影像里的融水,“你看这流动的势头,比遗脉支的海脉支猛三倍,是母石在给高原的地脉‘送暖’,要在藏地开片‘冰脉田’,让经幡的经文能顺着跨脉道飘到所有节点,就像给雪山开了扇门。”
王瞎子往海脉草上撒了把藏地的酥油,油在晶体里化开,显露出冰脉支周围的环境:冰川融水旁的冻土上长着种植物,茎是昆仑佛窟的经卷草,叶是北极苔原的星羽形,根是沉月城的珊瑚须——是跨脉草的“高原变种”,“是‘冰脉草’!”他的探龙针在掌心跳得像转经筒,“这草能在海拔四千米的冻土活,茎吸经卷的墨气,叶吸星尘的光,根吸珊瑚的暖,是地脉给咱的‘破冰工具’,有它在,藏地的跨脉道就能扎进冰川的缝隙。”
我们往藏地的冰川赶时,晶体里的冰脉支影像在牦牛背上的行囊里一直亮着,亮得最厉害的地方,融水的流动轨迹会变成箭头,指引方向。路过昆仑佛窟时,守阁老僧往我们包里放了串“转经珠”——用经卷的纸浆混合酥油做的,珠一转就能让冰脉支的地脉流顺旋,“这珠能给冰脉草‘补暖’,让它在冻土上长得更快,比藏地的牛粪火还管用。”他往珠上抹了点冰川融水,珠立刻放出九色的光,光里的融水开始往藏地的方向流,像在引路。
越接近青藏高原,定脉箭的箭身越凉,箭羽上的冰纹与藏地的地脉流同频,流里的冰碴都往我们的方向靠,靠过来的冰碴里都裹着冰脉草的种子,“是雪山的地脉在‘迎客’!”胖子把种子揣进羊皮袋,袋里的《万脉同生录》突然自动翻页,页上的冰脉草图案在发芽,芽尖的绒毛沾着酥油的香,“连书都知道这草得沾奶香味,比藏地的老牧民还懂行。”
到了藏地的冰川脚下,果然见融水汇成的河旁插着经幡,幡上的经文在风中飘动,飘动的轨迹与冰脉支的地脉流重合。藏地的老阿妈牵着牦牛在前面引路,她的转经筒在融水里映出金光,筒上的纹路与九色光带的轨迹重合:“二舅爷的札记里写,谷雨是地脉的‘开河日’,得先给冰脉支的融水河道清淤,让源脉河的水能顺畅流过来。”
我们跟着老阿妈往冰川深处走,融水河里的冰碴突然开始旋转,转出的漩涡中心泛着九色光,光里浮着块冰脉石,石上的纹路是三箭盟的箭头符号,符号的缺口嵌着颗红景天的种子,“是‘冰脉芯’!”杨雪莉用镊子夹起种子,种子在掌心微微发烫,“这是藏地地脉的‘心跳’,比脉核的能量更烈,能让冰脉草在冻土上扎根,就像给幼苗施了催长肥。”
往融水河边种冰脉草时,藏地的经幡突然集体往草叶上靠,幡上的经文在草叶上留下墨痕,墨痕里的字迹开始流动,显露出冰脉支的过往:第一朵红景天在冰川下发芽,第一串经幡在融水旁飘动,第一群牦牛在草甸上饮水……“是‘冰脉忆’!”老阿妈往草籽上撒了把酥油,“这草能记着藏地的故事,就像老人记着年轻时的事,记着记着就长壮了。”
当最后串转经珠挂在冰川的岩石上,冰脉支的融水突然加速,水流里的经幡墨痕顺着跨脉道往九大地脉飘,飘到金狼王陵时,沙枣林的风里带了经文的声;飘到越女城时,镜湖的水面浮了经幡的影;飘到沉月城时,珊瑚礁的缝隙里渗了冰纹的光……像场流动的祈福会。“是‘经幡普惠’!”老阿妈数着转经筒的圈数,“现在每个节点的地脉都带了经幡的祝福,就像寺庙的香火分了支,谁都能沾点福气。”
我们在融水旁的帐篷里摆了“冰脉宴”,用冰脉支的融水泡着各节点的特产:金狼王陵的沙枣酒、越女城的莲子茶、沉月城的珊瑚糖……泡出的水是九色的,喝进嘴里能尝到所有地脉的味:沙枣的甜混着酥油香,莲子的清裹着经幡气,珊瑚的鲜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