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章 无畏擒龙(74)(5 / 7)
的狼影卫、金狼的水银狼、七星砬子的血尸一起,成为这条跨越千年的守护之路的一部分。而前方的中原大地,正等着我们去揭开最后的秘密,让所有的恩怨、守护、寻找,都在周陵的地宫深处,找到最终的归宿。
风又起了,卷着海浪拍打沙滩,像是沉月城的人在唱着回家的歌谣。我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狼首屿的轮廓渐渐消失在海平面,而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中原腹地的秋意比关外更浓,邙山的酸枣树红得像团火。我们蹲在周陵的封土堆旁,看着龙狼玉佩映出的地宫图,图中用金线标出的“回字形”结构,与二舅爷札记里的“周陵九室,室室相套”完全吻合。
“这地方邪乎得很。”当地的老农李伯往烟斗里塞着烟丝,烟袋锅子在封土堆上磕出闷响,“前几年有伙盗墓贼来炸坟,结果炸药刚响,就刮起阵黑风,把那伙人卷进了山沟,第二天发现的时候,个个都被扒了皮,挂在酸枣树上,像晒的腊肉。”
胖子听得直咧嘴:“扒皮?这比水银狼还狠。胖爷我得把黑驴蹄子揣紧点。”他摸了摸怀里的鲛王玉佩,玉上的鳞片纹路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自狼首屿回来后,这玉佩就总在靠近周陵时发烫,像是在感应地宫里的什么东西。
杨雪莉用洛阳铲往封土堆里探了探,带出的土样里混着细小的青铜碎片:“是‘镇墓沙’,里面掺了锡和铅,能让金属探测器失灵。看来周陵的防盗手段,比沉月城更厉害。”
王瞎子突然按住我的手腕,他手里的探龙针正剧烈颤动:“
我们顺着探龙针的指引往封土堆东侧走,那里的酸枣树长得格外密,树干上缠着些发黑的布条,像是盗墓贼留下的。最粗的那棵酸枣树下,土面明显有翻动的痕迹,李伯说这是“鬼翻土”——只有古墓的入口被触动,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胖子掏出工兵铲刚要开挖,就被杨雪莉拦住:“别动!你看这土的颜色,深浅不一,是‘翻板陷阱’。”她用洛阳铲在周围探了圈,标出个直径三米的圆圈,“陷阱只在圆圈外,踩着圈里的土走,就能避开。”
我第一个踩着圆圈往里走,脚下的土果然坚硬异常。走到酸枣树根部,发现树干上有个不起眼的树洞,洞里塞着块青铜片,上面的纹饰与龙狼玉佩上的狼首隐隐相合。我将玉佩往树洞上一贴,“咔嚓”一声,树干缓缓移开,露出上,戴着与三箭盟相似的箭头面具。
“三箭盟的源头在这儿!”我心里一沉,“看来他们的祖先,是西周守护周陵的士兵。”
通道里弥漫着股腐朽的气味,石壁上的灯台早已锈蚀,只有杨雪莉带来的强光手电,能照亮前方的路。走了大概半个时辰,通道尽头出现扇石门,门上铸着九个青铜环,每个环上都刻着不同的兽首——正是札记里记载的“九兽锁”。
“得按五行相生的顺序转动。”杨雪莉对照札记里的图谱,依次指向龙、凤、龟三个环,“先转龙环三圈,再转凤环半圈,最后让龟环对准北斗星的方位。”
我刚转动龙环,石门就发出“嘎吱”的响声,环上的龙首突然睁开眼,吐出条细如发丝的青铜链,链的另一端连着门后的机关,发出“咔嗒咔嗒”的脆响。胖子急着去转凤环,被王瞎子一把拉住:“慢着!这环里有‘倒钩刺’,转错了就会弹出尖刺,扎进手里的筋络。”
等三个环都归位,石门终于“轰隆”一声打开,门后的景象让我们倒吸一口凉气——不是想象中的墓室,而是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的耳室里,摆满了青铜铸就的士兵俑,个个手持长戟,戟尖对着甬道中央,像是在守护什么,又像是在等待什么。
“是‘阴兵阵’。”王瞎子的声音带着颤抖,“这些俑里都灌了水银,外面裹着人皮,是用活人做的‘人殉俑’。只要碰到甬道中央的石板,它们就会活过来。”
甬道的地面上,铺着黑白相间的石板,组成类似围棋的图案。杨雪莉指着石板上的纹路:“是‘洛书阵’,得按‘戴九履一,左三右七’的顺序走,踩错一步,就会触发阴兵阵。”
我踩着白点的石板往前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胖子紧随其后,他体重沉,踩得石板“咯吱”作响,好几次脚都差点落在黑点上,吓得我手心冒汗。最惊险的是王瞎子,他看不见,全靠我们喊方位,有次脚悬在黑点上方,硬是被胖子一把拉了回来。
走到甬道尽头,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个巨大的墓室,正中间的高台上,放着具巨大的梓棺,棺上的漆皮虽然剥落,露出的木纹里却嵌着细小的金粒,在手电光下闪着微光。墓室的四周,立着八根盘龙柱,柱上的龙鳞都是用绿松石镶嵌的,鳞甲间的缝隙里,塞着些发黑的东西——仔细一看,竟是人的指骨。
“是‘八龙镇棺’。”杨雪莉指着梓棺底部的凹槽,“这棺不是放尸体的,是‘套棺’,里面还有一层。”
胖子刚要靠近梓棺,高台上突然传来“哗啦”的响声,八根盘龙柱上的指骨纷纷落下,在地上组成个巨大的骷髅头图案,图案的眼眶里,渐渐渗出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