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 杨本满:拿一万贯去买碧桂园(1 / 2)

加入书签

“王爷此前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让作坊城的房价呈现一种持续上扬的态势。”

武媚娘回想起李想“买涨不买跌”的教诲,越发觉得精妙,“如今胡商争相抢购,正是我们提价的绝佳时机。”

“明日起,所有预售宅邸,在今日售价的基础上,再提一成。”

“若外邦人的购买热情丝毫未减,三日之后,便再提一成。如此反复,暂不封顶。”

武媚娘发现,操盘作坊城的房产买卖,远不止是一门生意那么简单。

其中涉及对人心的洞察、宣传策略的运用,以及对现有资源的灵活调配,这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趣。

“属下明白,即刻去办!”王富贵或许别无长处,但这份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正是李想与武媚娘最为看重的。

……

“东家,又涨了!作坊城的房价果如您所料,又涨了!”

杨府内,杨老四气喘吁吁地跑回报信。

自从陪同杨本满去过作坊城的售楼处后,他便奉命时刻留意那里的房价变动,每有风吹草动便要记录在案。

今日碧桂园的售价再度上调一成,他自是第一时间赶来禀告。

“走!去账房支一万贯银票,我们也去买房!”杨本满闻言,精神矍铄,全无五十老者的暮气,反倒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一……一万贯?”杨老四瞠目结舌,“东家,这也太多了些。一万贯足够买下二三十套宅子,咱们家也住不了这许多啊。即便是买最大户型的,也能置办十来套了。”

“谁说买来是自家住的?这是置业谋利!”杨本满教训道,“杨老四,这便是你为何是管家,而我却是东家的道理!”

“要懂得审时度势,趁着长安城里的大多数人还未回过神来,我们必须抢占先机。你且看着,作坊城的房价,定会一路上扬,远未到头!”

在长安城中,若论对李想心思的揣摩,杨本满自认能排进前列。

尽管他尚不清楚李想后续还有何种手段,但碧桂园近期的火爆销售与接连提价,足以让他下定决心下场了。

“这……东家所言极是。”杨老四回过神来,“如今作坊城的房价,比起最初开售时,已贵了近五成。”

“想必当初那些不情不愿购房的匠人们,此刻心里都乐开了花吧?听说再过半月,第一批宅子就要交付了。”

“所以说,下手要趁早啊!”杨本满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悔意,暗忖当初亲自去看房时,就该当机立断买下几十套。

若真如此,如今账面上已浮盈数千贯,这赚钱的速度,可比他那茶叶作坊快多了。

……

随着碧桂园的火爆,作坊城再度成为长安百姓瞩目的焦点。

与此同时,一座由李想亲自定名为“帝国大厦”的摩天高楼,其建设计划也再次捕获了所有人的目光。

“宇文教谕,想必大唐日报上的那张设计图,您也见过了?”

在渭水书院内,长孙冲特意登门,走进了宇文谷的公房。

宇文谷是已故将作大师宇文恺的得意弟子,在长孙冲的圈子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建筑学权威。

今日一早,长孙冲翻阅大唐日报时,便被那栋名为“帝国大厦”的建筑深深震撼,随即马不停蹄地赶来书院。

那栋建筑的设计图虽然方方正正,缺乏传统美学上的精致,但其超乎想象的高度本身,就足以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

“郎君是想问,如此高楼是否真能建成,以及报纸上所言的种种细节,究竟是真是假?”

宇文谷对长孙家与燕王府之间的纠葛略有耳闻,加上此前已有数位同僚向他咨询过同样的问题,他便省去客套,单刀直入地对长孙冲说道。

“正是此意。算上塔顶的瞭望台,其高度已是长安城现有最高建筑的两倍有余。”

“当初李想放出风声时,多数人只当是个笑话,但我派人打探得知,地基部分已在灌浆施工。”

“这足以证明李想并非儿戏,也正因如此,我才愈发不解。”

长孙冲安插在李想身边的眼线为数不少,对于帝国大厦的工程进度,他自然了如指掌。

毕竟,如此规模的土木工程,根本无法做到完全保密,长安城里任何一个有心人都能轻易掌握其动态。

“若是在二十年前,谁要对我说建一座百米高楼,我断然不会相信。毕竟,这等高度的建筑,远非材料的简单堆砌,其内部构造之复杂,超乎想象。”

“但自从大明宫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一切都不同了。”

宇文谷继续说道:“水泥的问世,彻底颠覆了营造业的传统。尤其是用钢筋与水泥混合浇筑梁柱的新技术,为高层建筑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观狮山书院的格物大厦,便是此种新式建筑的典范。因此,从原理上讲,只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