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做大茶叶市场(1 / 2)

加入书签

“父皇爱喝龙井,是因其清香雅致。可母后不喜,也是因其性偏凉。女儿带来的这红茶,性子温润,最是适合女子不过。母后您瞧,这茶汤的颜色,是不是就大不一样?”

说话间,兕子已将茶冲泡完毕。

滚水注入玻璃盏中,暗红的茶叶舒展开来,一抹温润的琥珀色泽缓缓漾开,与寻常绿茶的青翠汤色截然不同。

“这汤色红亮,倒真配得上红茶二字。既然我儿这般推崇,母后便尝尝。”

长孙皇后接过茶盏,轻啜一口,温热的茶水顺喉而下,一股醇厚甘甜的暖意在口中弥漫开来。

她静静地品完一整杯,才长舒一口气,眼中满是惊喜。

“好孩子,你果然没说错,这红茶……母后很喜欢。看来以后,宫里人说本宫不喜饮茶的老话,要因你而改一改了!”

……

自从女儿降生,这个月以来,李想几乎是足不出户,一直都守在燕王府中。

他深知,武媚娘刚刚生产完,即便有乳母照料小地瓜,无需她亲力亲为,但产妇的心绪却最为微妙难测。

源于另一个世界的记忆告诉他,新生命的喜悦过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巨大的失落与空虚。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从母亲转向新生的婴孩,那种被忽略的落差,足以摧垮一个女人的心防。

因此,他寸步不离地陪着,生怕她有半点不适。

“姐夫,您快尝尝,这是我们好利来新上的红茶,客人们都喜欢得紧,尤其是女客。”

武顺端着一杯汤色红亮的茶水,小心翼翼地递到李想面前,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起初,为“好利来”引入这款茶时,她只觉得其风味与面包是天作之合,并未多想。

可当这款红茶在所有店铺都大受欢迎,名声鹊起之时,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似乎亲手为燕王府的制茶坊扶植起了一个劲敌。

“红茶?”

李想原本正与武媚娘低声软语,目光一落在那琥珀色的茶汤上,脑中仿佛有根弦被猛地拨动。

这个时代,怎么可能出现红茶?

这本该是近千年后才有的产物,如今却活生生地摆在眼前。

他的第一个念头便是:难道这个世上,还有第二个来自未来的人?

“是的,姐夫。这茶来自西市一家叫林家红茶的铺子,我打听过了,是那里的一个茶商和渭南县的一户茶农合开的,也是最近才有的新东西。”

渭南县的茶农?

一个普通的农户,怎会懂得红茶的发酵工艺?

这套路,像极了某个初来乍到的穿越者,拿红茶来小试牛刀。

李想的脸色阴晴不定,让一旁的武媚娘和武顺都揪起了心。

莫非,他真的因为这件事生气了?

“王爷,这茶的味道确实别致,与我们府上的龙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味。”武媚娘端起茶杯,轻啜一口,“不过,既然旁人能制得,想来我们王府的匠人也能摸索出来。若论对茶性的精通,放眼整个大唐,恐怕也无人能出我们之右。”

“对啊,姐夫!”武顺立刻心领神会地接话,“只要王府能制出红茶,好利来自然只会用自家的东西!”

然而,姐妹俩这次都猜错了。

李想哪里是在意什么商业竞争,他惧怕的是一个不可控的变数,一个可能颠覆他现有生活,甚至带来未知灾祸的同类。

这才是他绝不愿看到的局面。

眼看李想依旧眉头紧锁,武顺急忙补充道:“姐夫,那制茶的林家,祖上就是渭南林家村的普通农户,只是机缘巧合下种了几亩茶山。后来全靠姐夫您发明的炒茶法,才让长安周边的茶叶值钱起来,他们家也跟着沾了光。依我看,这红茶多半是他们误打误撞,走了大运才弄出来的。”

当武顺的话音落下,李想紧绷的神情明显舒缓了开来。

这发现是出自偶然还是歪打正着,都已无关紧要,只要对方是土生土长的大唐子民,不是什么穿越者,那便再好不过。

“怀玉,你带人去一趟林家村,探查一下他们制作红茶的工艺。切记,我们只为知其所以然,莫要多生事端。燕王府的茶坊一家独大,并非长久之计,市场上多一些有实力的大茶商,多几种新奇的茶叶,才能将整个盘子做大。从大局来看,这对我们燕王府反而是件好事。”

李想唯恐秦怀玉会错了意,给林家村带去什么不必要的麻烦,那便违背了他的初衷。

“啊?姐夫,您当真……是这么想的?”

秦怀玉还未回应,一旁的武顺却先是满脸错愕。

闹了半天,自己方才的担忧纯属多余。

“这还有什么真假?我难道会因为好利来用了别家的茶叶就迁怒于你?若我真是这般气量,燕王府的家业又岂能做到今日这般光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