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南山村,如今只余破败(1 / 2)
南山村,严格意义来说其实是“山南村。”
早些时候的人取名就是这么随便,村子在某某山的南边,就取名南山村。
这要是在山的西边,估计就叫西山村了。
而南山村和雾隐村,一山之隔,一个在阳面,一个在阴面。
与雾隐村终年雾气弥漫不同,南山村则是阳光充裕。
在陆执有限的童年记忆里,他自出生开始就没有翻越过这座山,自然没有踏足过南山村一步。
脑海里也只有对姥姥的模糊印象,记不真切。
对于姥爷,那更是脑子里连个人影都幻想不出来。
家里对姥姥、姥爷的话题似乎也不热衷,陆执很少从父母口中听他们提及二老的事情。
现在想来,颇有些讳莫如深的意味,只不过当时自己年幼不懂这些。
黑色吉利车沿着山外侧的乡道行驶,相当于绕圈走。
卷卷看着导航:“在地图上看起来挺近的。”
“但是这野山上没有修路,要不然从山上翻过去估计更快一些。”
两村中间的山只有一些崎岖小道,人走没有问题,车却只能开到山脚下。
卷卷说:“雾隐村东边修路,得绕远了。”
“从西边的兴隆镇走,绕个大圈。”
按照导航一路绕行,在雾隐村的西南边就是兴隆镇驻地。
兴隆镇也在山边,两村一镇围着山建造,就像是三角形的三个边。
遥遥一望,他们甚至看到了暮气沉沉的老鞭炮厂。
“这厂子还在经营啊?”卷卷挑眉。
近些年对燃放烟花爆竹管理严格,早不是以前随便放炮的时候了。
陆执鼻尖又出现了那股硝烟味,淡淡道:“已经缩减规模了。”
“以前的鞭炮厂,比这要辉煌气派的多。”
车行了十几分钟,他们才绕到南山村的村口。
陆执看着眼前陌生的村庄,随口提起:“我听我爸说过,他姥姥也是南山村的。”
“每年刚过完年的时候,我爸都会去他姥姥家走一圈,但次次都不带我。”
“那叔叔会顺道去自己丈人家吗?”卷卷有些好奇。
既然云书锦已经与家里不来往了,南山村这么小的村子。
陆休如果来了,路过云家进也不受待见,不进又感到别扭。
“不清楚。”
“我猜应该不会去吧。”
以陆执对自家老妈性格的猜测,既然她不回门,就肯定不会让父亲去岳家露脸。
那在某种意义上,也会被视作是她对父母低头的行为。
倔强的母亲,并不愿意低头。
就像那个打火机,即便再渺小,一样可以炸翻天。
两人在村口停好车,向着村子里走着。
沿途看到的景象,大致上跟雾隐村相似。
不过南山村地理位置的确好一些,这边明显天朗气清,不会被云雾困扰。
村子里没几个年轻人,偶尔路上遇到下地干活的,多半都是老一辈留守的老人。
陆执找了个大爷打听了自己姥爷家所在,就跟卷卷径直找了过去。
陆执查阅过母亲的户籍资料。
她虽是女孩子,却是云家留下来的一根独苗。
但如果细算的话,其实在她后面还有过一个弟弟,比她小五岁的云书鸿。
云书鸿5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来急性白血病,没熬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从那之后云家二老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云家老宅虽然荒废着,但是按照法律走继承程序的话,其实是属于陆执这个外孙的。
看着面前破败的四间大瓦房,陆执只感觉陌生。
属于自己,但是从未来过。
他熟练地掏出回形针,插进了早已生锈的锁孔,捣鼓了一阵才把锁打开。
斑驳的朱红大门打开,他仿佛进入了母亲曾经所在的世界。
这里是她年幼时生活的地方,一个自己从未了解过的地方。
刚进门的南屋白墙上贴着山水影壁,在影壁下方的白墙上,除了有漏雨造成的斑驳霉点外,陆执还看到了一些孩童的涂鸦。
虽然已经有些褪色,但仍能看出画中的向往。
碧海蓝天,阳光明媚。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大厦前的道路上,一大一小两个孩子牵手仰望。
一个扎着双马尾穿碎花裙子,一个留着小寸头,手拿大棒棒糖。
云书鸿去世的时候,年仅五岁。
他是没有这么沉稳的笔法和构图来画出这样一幅画的。
所以,这可能是当时10岁的母亲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