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薛斌的证词要上交中纪委(1 / 2)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转瞬即逝,而监控室内的程军亮却仿若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历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磨难。
他紧盯着监控画面,薛斌所供述的证词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他的心间接二连三地炸开。
他的额头,不知不觉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些汗珠先是如清晨草叶上的露珠般晶莹,而后逐渐汇聚成涓涓细流,顺着他那因紧张而微微抽搐的太阳穴,缓缓滑落,不一会儿便浸湿了他衣衫的领口。
他的嘴巴不自觉地微微翘起,那弧度里却满是苦涩与懊恼,内心深处犹如被一团乱麻死死缠绕。
他满心懊悔,悔不该执意将周永安找来,如今这局面,怕是要将许多隐藏在暗处的人和事都牵扯出来,而这背后的水究竟有多深,又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他不敢细想,只觉得头皮一阵麻,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仿佛要冲破胸膛。
与此同时,审讯室中的周永安却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之中。
尽管这场审讯持续的时间较为漫长,过程中也不乏紧张的对峙与艰难的周旋,但此刻,他的心中满是收获的欣慰。
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像是一位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觅得宝藏入口的探险家。
他微微挺直了脊梁,那因久坐而有些酸麻的后背仿佛也在这一刻充满了力量,双手下意识地轻轻握拳,仿佛在为即将揭开的真相加油鼓劲。
他深知,这些来之不易的证词,将如同拼图中的关键碎片,为整个案件的侦破带来重大突破,距离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似乎又近了一大步。
、
“薛斌秘书长,我这儿还有个问题,想请你帮忙解惑,不知你是否愿意?”
周永安微微侧身,目光投向正在专注整理口供的赖文才,稍作停顿后,转而望向薛斌,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
此时,审讯室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惨白的灯光毫无生气地洒在冰冷的墙壁上,映出几个人影的轮廓,角落里的阴影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正悄悄地窥视着这场问答。
薛斌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后的释然,轻轻叹了口气:“周书记,您帮了我这么大的忙,还有什么不能问的?事已至此,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多这一点也无妨。”
说罢,他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那把金属椅子在寂静中出刺耳的“嘎吱”
声,像是在这压抑的空间里划开一道口子。
“嗯,那我就直说了。
你可曾与胡家的人有过接触?他们有没有提及一些与国外合作的事情?”
周永安身体微微前倾,双眉微微皱起,目光如炬般紧紧盯着薛斌,“你也清楚,这些都是尚未公开的敏感信息,我只能简单询问,你且说说知道多少。”
薛斌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像是在努力回忆:“这次从京都来的是胡家的胡震坚,他是胡家的私生子。
他们这次来似乎肩负着某种秘密任务,一行共四人,除了胡震坚胡少,还有保镖王智华和毕荣华,以及一个智囊军师郑昌蓉。”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缓慢而有规律,那敲击声在寂静的审讯室里回荡,像是在为自己的讲述打着节拍。
“嗯,那这任务具体是什么,你全然不知?那你为何要帮他们运送这些东西?”
周永安边说边伸出手,拿起审讯桌上早已准备好的几张照片,照片在他手中被轻轻晃动,出轻微的“沙沙”
声,他将照片缓缓递向薛斌,眼神犀利而专注,不放过薛斌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此时,审讯室外偶尔传来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走廊里回响,像是命运的倒计时,每一步都踏在紧张的神经上。
薛斌的目光落在照片上,眼神中露出一丝迷茫,他摇了摇头:“我真的不清楚,只记得那次去京都办事,郑昌蓉把这个包交给我,让我送到京都的胡家,其他的我一概不知。”
他说话时,眼神始终盯着照片,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努力从照片中寻找一些自己遗漏的记忆线索。
头顶上那盏吊灯微微晃动着,投下的光影在他们脸上晃来晃去,仿佛在为这场审讯增添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嗯,希望你所言属实。”
周永安轻轻抽回照片,动作利落而沉稳,将照片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放回桌上,“你看看这个记录,是否与你所说相符,若是无误,便签上名字吧。”
“嗯,多谢周书记。”
薛斌微微欠身,拿起笔,手微微颤抖了一下,随后在审讯本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每写一笔,都像是在为自己曾经的过往画上一个沉重的句号。
此时,审讯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笔尖在纸张上划过的“沙沙”
声,诉说着这场审讯即将落下帷幕。
“好的,谢谢你的配合。”
周永安微微点头示意,脸上带着一丝欣慰,随即利落地站起身来,同时大方地伸出右手,有力地与薛斌握了一下。
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