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拨云见日(1 / 2)

加入书签

城西,一间茶楼,大门紧闭,门前站着数十名军士,一个个披坚执锐,眼神冷冽。

来往行人匆匆而过,偶有几个多事的会小声议论几声,指指点点,却又无一例外,没有一个敢靠近一步。

茶楼大堂之内,一具尸体静静地躺在地上,身旁围着一个大夫和一个仵作,正不停的在尸体上一阵捣鼓。

罗不辞大马金刀,坐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脸色阴沉;长史杜迁则站在其身边,神情严肃;除此之外,地上还跪着茶楼掌柜和三个伙计,战战兢兢。

片刻后,大夫与仵作轻声交谈几句,那大夫说道:“罗刺史,验出来了,此人所中剧毒名曰「射罔」,取乌头捣烂成汁,反复提炼凝结成膏,以蜡封存藏于舌下,一旦蜡丸咬破,剧毒入腹,不消片刻便可心衰而亡。”

罗不辞沉默不语,看了一眼身旁的杜迁。

杜迁心领神会,挥了挥手,示意大夫与仵作退下,而后看向那掌柜,问:“此人在你这茶楼住了几日了?”

掌柜还没开口,先是咚的一声,一个头磕在地上,而后才结结巴巴地说道:“回……回杜长史,是前……前日酉时入住的。”

“可有同伴?”

“不……不曾见到。”

“他每日都干些什么?”

“这……”掌柜一脸紧张,“小……小的也不知道啊。”

杜迁微微皱眉,不知道接下来该问些什么。

罗不辞也看得出来,这掌柜的不过是受了无妄之灾,并不知道详情,也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当下吩咐杜迁把尸体抬回去,而后便起身出了茶楼。

大街上,罗不辞与杜迁并马而行,身后跟着一队将士,还抬着一具尸体。

罗不辞并没有在意路边百姓们的议论,轻声感慨:“当年先帝在幽州起兵,曾有阵子藏身于丛林,他着医家取乌头煎汁涂在箭头,用以猎杀野兽,后来成立密令司,为防止司内人员执行命令时失败,遭俘后被人严刑拷打探出机密,便将此剧毒发于众人……”

他冷笑一声,接着又说,“「射罔」……哼,没想到时至今日,别的本事都丢掉了,这一点倒保留了下来。”

杜迁脸色微变,大感意外,罗不辞说的这等往事,只怕也就只有最初跟在武烈皇帝身边的老人知道了。

“难道此人真是密令司派来的?”他面露迟疑,“那……他们整日在刺史府附近游荡,意欲何为?”

罗不辞眼睛微眯,直视前方,自那份充满矛盾的圣旨下达后而产生的种种疑虑,在这一刻拨云见日。

他没有回应杜迁,只是突然觉得很累,自己忠于先帝,忠于大召,也忠于当今圣上,殚精竭虑镇守冀州,从未敢有一丝懈怠,可到最后换来的,却是皇帝的猜疑。

他扭头,瞥了一眼那具尸体,冷冷地说:“杜迁,将此人挂在城楼上,曝尸三日。”

杜迁心中一惊,刚要劝谏,却听得前路突然传出一阵嘈乱,放眼望去,但见一名军士跨骑战马,正向着队伍疾速奔来。

他微微皱眉,把劝谏的话咽了回去,手握腰间剑柄,拍马上前,喝住来人:“你是谁的部下,胆敢在街上如此横冲直撞?”

然而,这军士根本就没搭理他,不等马停下便跳下马背,疾步跑向罗不辞,单膝跪地,急道:“罗刺史,紧急军情,五门关失守,关内兵马全军覆没!”

罗不辞心中一惊,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前探了一下,刚要开口质问,脑中乍然划过一道灵光,顿时僵在原地。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心下恍然,此时才算明白,数日以来,项小满兵临城下的真实意图。

他想明白了,一旁的杜迁也反应过来,当即喝问:“什么时候的事?”

军士忙道:“四日前。”

“你说什么?!”罗不辞大怒,“四日前发生的事,为何现在才报!”

刚一问出,又想起他之前的话,追问,“你刚才说关内人马全军覆没,你又是如何逃出来的?”

“小的并非五门关守军,而是洪州城防军。”军士快速解释道,“昨日,洪州城外突然出现大批流民,我家都尉查问之后,得知他们都是五门关附近的村民,早在四日前,关隘受到冀北反贼进攻,不过半日关城被破,关内守军弃关而走,却全都被另一支敌军截杀,无一生还。”

“另一支敌军?”罗不辞显然是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你是说在我冀州腹地,还有一支……”

话到一半,他又突然缄口,瞬间明白过来,项小满既然可以从三原关进兵冀州城,那别的人马同样可以通过三原关绕到五门关背后。

“如此简单的行军方略,本将居然没能觉察!”罗不辞咬牙切齿,既恼又恨,突然扭头看向那具尸体,心中暗骂,“密令司,若非终日疑虑尔等,本将怎会如此谨慎!”

他心里这样想着,并没有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失策找借口。

自刘耿接领新兵,他表面虽不以为然,但心里确实生了芥蒂。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