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侥幸心理(1 / 2)
三人恍然大悟,互相看看对方,又开始各自打量起自己的穿着。
何文俊觉察到他们的反应,片刻失神后也明白过来,他们三个年纪还小,原本就不在行伍之列,终日生活在马场,除了养马就是看书练武,平日穿的也都是以耐磨方便的粗布麻衫为主,根本就没有甲胄。
何文俊沉吟片刻,说道:“稍后你们先去家里一趟,让赵远淮带你们去打造一套兵甲,另外,最近项公和小满都不在定安,你们就先住在他们那,也方便我随时找你们。”
三人齐齐应是,继续站着不动。
何文俊便又笑道:“若无他事,现在就可以去了。”
三人施礼告退,何文俊当即命人唤来府内各文吏,开始誊抄那份征兵令以及对于征兵内容的详解。
也就在他们抄写完不久,一队马车在贺霖和李三思的押解下,来到郡府大门前。
何文俊听到动静,连忙前去察看,贺霖一见他,便立即迎上前禀告:“先生,四十辆马车,每车装有木箱十个,每箱内有银锭银饼两千两,共计八十万两。”
何文俊放眼望去,四十辆马车,两辆并列,足足延伸出去十数丈。一千多城防军将之紧紧包围,一个个满眼警惕,防贼似的盯着过往的行人。
何文俊收回目光,吩咐贺霖:“重新整理出二十三份,每份三万两,让各县主事带回去,剩下的先放入府库。”
说罢又看向李三思,“每县派出一百军士随行,交待百将,安全护送人员以及银两回去后,留在当地协助征兵事宜。”
两人领命,各自忙活起来,何文俊便又回到大堂,继续处理公务。
……
夜色缓缓降临,最后一辆马车,也消失在城门之外。
时间逐渐推移,三五日过去,征兵令开始迅速传开,沉寂了近一年的冀北三郡,突然就又热闹起来。
尽管征兵本身带有强制性,但何文俊精心设计的补偿方案,还是让百姓们看到了义军的诚意。
各地的征兵点前,前来报名的百姓络绎不绝,尤其是那些家中人口较多、生活困苦的人家,更是踊跃响应。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用几十亩地换一条命,对于那些底层百姓而言,说是天上掉馅饼也不为过。
就连何文俊自己都没想到,以他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一些补偿,就能让这么多百姓趋之若鹜,甚至有许多地方,因为田地不够分,不愿要银子,为争夺一个名额而大打出手。
而贺青竹三人,在项家宅院等了八九天,也不见何文俊来找他们,全因各县送来的情报,都是在说按照眼下的情况,县内土地和那三万两白银,不到半月就会用完,根本用不着他们去演什么戏。
只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对比之下,那些个世家大族,原本就对义军的崛起心存忌惮,如今这道征兵令,更是让他们如坐针毡。
土地改革的风声虽然没有透露出去,但他们也都不是什么蠢货,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所谓的“纳资免役”,就是赤裸裸的在针对他们,寻常百姓别说五千两银子,就是五两也拿不出来。
只是面对义军的强硬手段,绝大多数家族并不愿意惹麻烦,为了不让家里的纨绔白白上战场送死,只能花钱免灾。
然而,同样的人群对待同样的事情,态度总有不同,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哪怕明知不妥协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可内心的贪婪和欲望,还是会让一些人产生侥幸心理。
……
今天是冬至,官府休沐,何文俊虽不按朝廷的规矩来,但散值的时辰也比平常早很多,天色刚刚擦黑,便招呼贺霖回家。
何家庭院里,一片寂静,倒是花厅里热闹得厉害。
林如锦、林彦书、贺青竹、贺长柏、贺云松这五个半大孩子,领着何以清、何以宁这两个还不到三岁的奶娃娃,在厅里上蹿下跳,叽叽喳喳的声音此起彼伏。
何文俊刚刚靠近花厅,那嘈杂的声音便如潮水般涌来,又喊又叫、又哭又闹,仿佛要将整个厅堂都掀翻。他脚步一顿,冷不禁打了个哆嗦,吓得转头就走。
贺霖跟在后面,忍俊不禁:“先生,您不去看孩子了?”
“我更想清净一会儿。”何文俊头也不回,一溜烟来到书房。
贺霖将几根蜡烛点燃,再罩好烛台,书房内顿时亮堂起来。
何文俊坐在书案后,长舒了一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同样是孩子,小满这么大的时候,也没见……”
他话到一半,又突然缄口。贺霖看在眼里,不由得呵呵一笑:“先生怎么不说了?”
何文俊眼角抽动了两下,摆了摆手,笑道:“算了,他现在是冀北之主,我还是给他留点面子吧。”
说罢,从怀里掏出一沓各地送来的文书,默默看了起来。
贺霖见状,无奈一叹,也不打搅,自行出了书房,去吩咐下人烧炭、煮茶。少顷,等两样东西都已备好,他便自己端着茶盘,领着一个端着炭盆的小厮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