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举国门之关!(3 / 3)
发起进攻拉开序幕。
“贵国以您所建立的‘儒学’为发展基础,却在千百年的发展当中,一直束缚着人的行为,让他们无法获得自由,就如同一块块缠脚布,将夏国人的内心紧紧缠绕至畸形。”
“例如少女七岁就要与兄弟分席而坐,使得家人之间产生隔阂,是否因为礼法而压抑了人性?”
伏尔泰一出口就针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攻击,事实上这场辩论是对伏尔泰有利的,因为伏尔泰对孔子熟悉,但是孔子却不知晓伏尔泰的理念。
“束缚?难道是不需要的吗?”孔子轻抿了一口茶,然后说道:“礼非桎梏,实乃江河之堤岸。”
“若是没有礼法,个人以自身想法随心所欲,则君主、王侯贵族可以随意处置百姓,势必会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压迫。”
“礼法所在,是束缚君王恶念,淡化百姓邪念,一旦决堤,只会使得天下遭殃。”
“正如昔日子路问成人,我告之‘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若是堤岸不存,洪流四溃,焉能灌溉万亩良田?”
伏尔泰目光闪动,这一场辩论不仅仅是他要将孔子的思想辩倒,还是一场他对自己对孔子求问的机会。
“您说过,‘性相近’,既然人与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的,但为何您的礼法却将人们分为三六九等?”
“昔齐太史简,晋董狐笔,非为彰刑律,实存天道,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并非礼法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这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自然将人分化,这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就如同他自己虽然学过祭祀礼仪,但是对军事方面却没有涉猎。
接下来,他突然话锋一转,向伏尔泰提问道:“不知阁下所奉行的是何礼法?此礼法是否解决了你所在时代的争端?”
伏尔泰面对孔子的问题有些感慨,但还是回答道:“我认为,这个世界的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法,这类刑法教导人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
“而另外一种法,则是君王或者强者所制定,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制定的法律,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争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