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烽火二十八(2 / 2)
>
这与他们之前在国民党军内部见到的那些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景象形成了天壤之别。
然而,在这看似融洽的会晤氛围下,池越和秦晔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无处不在的矛盾暗流。
指挥部的副官在汇报时,提及八路军部队的调动和根据地扩展时,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警惕和限制意味。
而国民党方面的一些政工人员,看八路军干部的眼神也充满了猜忌和不屑。
双方在商讨物资补给(尤其是弹药和军饷)时,国民党方面部分军官的推诿和拖延更是显而易见。
这一切,彭石穿显然心知肚明,但他大局为重,并未过多纠缠,只是反复强调:
“不管怎么样,抗日是第一位的。
只要是为了打鬼子,我们八路军愿意吃任何苦,接受任何困难的任务!”
这番胸怀和态度,与国民党内部的倾轧和保存实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会后,彭石穿特意又走到池越和秦晔面前,叮嘱道:
“两位年轻有为,是国家栋梁。
若日后遇到困难,可派人与我部联系。
抗日一家,不必见外!”
望着彭石穿远去的背影,池越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正打鬼子的样子!
说话办事,痛快!”
秦晔深深点头,目光中充满了思索:
“是啊……‘决不南渡’,‘敌人打到哪,我们打到哪’……这才是军人应有的气魄和担当。”
会晤结束后,看着彭石穿一行人骑马远去的背影,再看看士气低落的中央军大部队,池越和秦晔沉默了很久。
八路军将领的平易近人、务实高效、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
以及那种扎根敌后、誓与国土共存亡的坚定决心,深深地触动了他们。
这颗名为“思考”
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在这土壤里,悄然生根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