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烽火十二(1 / 2)

加入书签

大战的余烬逐渐冷却,广袤的华北平原进入了某种脆弱的、各自为政的休整期。

南京的金陵中央政府忙于消化胜利果实,安抚各方巨头。

江司令又开始捡起了他的“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另一个政党红星军的大肆抓捕与围追堵截之中。

对于像池越这样拥兵自重、盘踞地方的小军阀,暂时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绥靖政策。

一纸嘉奖令和正式番号(池越部被授予“新编独立第二旅”

的虚衔)下来,便算是完成了“招安”

,默许了他们的存在。

淆城与巩镇,这两颗曾经激烈碰撞的棋子,此刻陷入了诡异的平静。

池越和秦晔隔空对峙,各自埋头于更实际的问题——如何在这乱世中活下去,并变得更强。

他们都清楚,未来的冲突不可避免。

但经历了中原大战的惨烈和奉军入关的震撼后,两人都对局势有了更多的考量。

池越深知,抢来的财富终会坐吃山空,唯有建立根基,方能长久。

他的“独立旅”

实际控制着以淆城为中心的三四个县。

这片土地饱经战乱,民生凋敝,却也藏着宝藏——淆城煤矿和耐火粘土矿。

然而,煤矿此前一直被几个本地豪强把持,上下其手,效益低下。

池越岂容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

这日,他直接派兵包围了煤矿办事处。

“姓王的,旅座有令,战时一切战略资源统归军管!

这是委任状!

从现在起,煤矿由旅部接管了!”

一营长铁柱带着如狼似虎的士兵,将一纸公文拍在矿主王胖子桌上。

王胖子仗着背后有省里关系,还想争辩:“长官,这…这不合规矩吧?我们可是有省建设厅的批文…”

“批文?”

铁柱狞笑一声,一把揪住王胖子的衣领,“老子的枪就是规矩!

旅座说了,要么拿着这笔钱滚蛋!

要么,就跟你矿上那几个吃里扒外的管事一起,去后山矿坑里歇着!”

话音未落,士兵们已经粗暴地将几个暗中克扣矿工薪饷、倒卖煤炭的工头拖了出来。

当场摁在地上,一阵枪托狠揍,哭爹喊娘之声不绝于耳。

王胖子面如土色,看着池越部下那冰凉的枪口和狠厉的眼神,终于明白这不是商量,是命令。

他哆嗦着签了字,灰溜溜地滚出了淆城。

池越以雷霆手段,迅收回煤矿,肃清蛀虫,提拔了一批懂技术、出身苦寒的工匠管理矿场。

消息传出,普通矿工拍手称快,地方宵小为之震慑。

紧接着,他利用煤矿和粘土矿,大力扩充战前就已存在的小型兵工作坊。

高薪从太原、汉阳甚至天津挖来几个落魄的老师傅和熟练工人。

很快,作坊里便响起了沉闷的锻打声和清脆的车床声。

这一日,城外荒滩上围满了士兵。

“旅座,第一批‘淆造一式’手榴弹,试爆准备完毕!”

兵工厂负责人激动地报告。

池越亲自到场,点了点头。

“轰!”

一声巨响,沙土飞扬!

弹片呈辐射状有效飞散,威力相当不错!

士兵们先是寂静,随即爆出热烈的欢呼!

这意味着他们以后不用再纯粹拿命去拼刺刀,不用再羡慕中央军的“大手雷”

了!

自造军火的成功,极大地提振了军队士气和凝聚力,也让池越的腰杆更硬了几分。

有了自己的地盘,池越又在当地的药商之中,选中了合适的代理人,秘密上马了土法青霉素项目。

军火和医药,是乱世中最值钱的东西。

与池越的雷厉风行不同,秦晔的处境更为艰难。

他困守巩镇,地盘狭小,资源有限。

他最大的本钱,便是控制着那段至关重要的津镇铁路。

大战结束,商旅渐通。

秦晔立刻着手恢复这段铁路的有限运营。

他亲自与沿线商会、洋行代表谈判。

“保护费?秦某人是军人,不收保护费。”

秦晔面对试图行贿的商人,神色淡然,

“我军维护此地治安,保障铁路畅通,收取合理的‘战时商业税’和‘护路捐’,乃是天经地义。

税率明码标价,一视同仁。”

他制定的税率虽比战前高,但远低于沿途土匪的勒索,且承诺提供武装护卫,确保货物安全。

精明的商人们权衡利弊,现这确实是最优选择,于是纷纷交钱买平安。

秦晔通过这些税收,勉强维持着部队的供给,甚至还能挤出一点钱来购买西药,抚恤伤亡。

但他也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没有稳固的地盘和资源,仅靠过路税,如同无源之水。

他看着对面池越的地盘日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