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较量(2 / 3)

加入书签

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空气瞬间变得凝滞。

奉天殿的鎏金铜兽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殿内金砖铺就的地面映出李景隆锦袍下摆的流云纹。

“微臣李景隆,参见陛下。”

良久,李景隆终于躬身行礼,袍角扫过地面时带出细微的声响。

殿外的晨光透过菱花窗棂,在他肩头投下斑驳的光影,将那抹笑意衬得愈发难辨真假。

朱允炆打量着李景隆,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御案边缘的龙纹浮雕,声音刻意提高了几分:“杭州城的事,朕都已经听说了。”

这话来得猝不及防,李景隆起身的动作顿了顿,眼底闪过了一抹惊讶。

他没想到朱允炆居然先入为主,主动挑起了话头。

原本在回京的路上,他早已把说辞在心中演练了数十遍,从杭州城的乱象说到朱允熥的安危,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

可朱允炆的主动提及,却像一把猝然出鞘的剑,瞬间挑破了他精心编织的预案。

“多亏你及时赶赴杭州,才让允熥安然无恙。”朱允炆往前倾了倾身,语气里添了几分暖意,目光落在李景隆身上时满是感激,“朕得亲口谢你!”

“若不是你,朕这位弟弟恐怕...”

他话未说完便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里满是对朱允熥的关切,仿佛真的只是一位担忧弟弟安危的兄长。

李景隆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握紧,指腹抵着玉带的扣环,声音平稳得听不出波澜:“陛下既已知晓详情,那臣斗胆问一句——此事是否是陛下暗中授意吕家所为?”

“你这是什么话?!”朱允炆的脸色骤然变了,原本温和的目光瞬间冷了下来,指尖在御案上重重一敲。

“允熥是朕的亲弟弟!朕怎么可能派人去杀他?你可知这话若是传出去,会引来多少非议?!”

他往前探了探身,语气里添了几分急切:“此事虽然牵扯吕家,但朕事先毫不知情!”

“或许是允熥出宫后,与吕家私下结了什么恩怨,才引来了这场杀身之祸。”

“你可不能仅凭猜测就冤枉朕!”

李景隆看着他眼底刻意流露的委屈,只觉得心口发沉。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直勾勾地盯着朱允炆,声音里没有半分温度:“那太后呢?!”

此言一出,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朱允炆脸上的委屈僵了僵,指尖再次攥紧了御案的龙纹。

“杭州府都指挥司使张弛,勾结吕家行刺当朝亲王,已被微臣就地格杀。”李景隆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此人临死前曾亲口承认,一切都是遵从太后的密令!”

“还请陛下主持公道,还此案一个真相!”

“胡说!”朱允炆猛地一拍御案,黄绫本上的奏疏被震得微微颤动,脸上的不满再也藏不住。

“刺杀一事分明是吕家自作主张,与太后何干?!”

“朕与你、与允熥,都是母后看着长大的,即便允熥犯了什么大错,母后又怎么可能派杀手刺杀他?!”

他站起身,龙袍的下摆扫过御座的台阶,语气里添了几分厉色:“更何况如今张弛已死,死无对证!”

“你说此事与母后有关,可有证据?拿不出证据,又如何服众?!”

“满朝文武若知晓你这般揣测太后,会如何看待朕这个皇帝?”

“敢问陛下?”李景隆沉着脸,忍不住提高了嗓音。

“杭州府三司之一主事与吕家素无往来,如今却联手行刺亲王!”

“除了太后,谁有这般权势能促成此事?谁能让朝廷命官甘愿为吕家卖命?!”

他往前迈了一步,目光如炬地盯着朱允炆:“臣再问陛下,若是微臣拿得出证据,陛下又当如何?!”

“放肆!”朱允炆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眼底的厉色几乎要溢出来,龙袍上的金线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朕已经说了,此事与太后绝无干系!你听不懂吗?!”

他指着殿外,语气里满是压抑的怒火:“你在杭州城扫光了吕家所有的铺子,杀了上百人,几乎一夜之间血流成河!”

“如今还不够吗?!你还要揪着此事不放,非要把太后牵扯进来才甘心?!”

“该收手了,九哥儿!”

李景隆看着朱允炆震怒的模样,心中却冷笑一声。

他太清楚了,无论自己再说什么,朱允炆都会矢口否认。

就算真的拿出证据,这位皇帝也会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毕竟太后是他的生母,维护太后就是维护他自己的颜面。

所以当时在杭州城时,他才毫不留情,没有留下任何活口。

之所以一回京都就选择进宫,无非就是想弄清楚刺杀朱允熥的背后有没有朱允炆参与。

事已至此,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于是紧接着他便缓缓垂下眼帘,掩去了眼底的冷意,不打算在争辩什么。

朱允炆见李景隆不再说话,胸口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些。

他重新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