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准备得太充分了(1 / 2)

加入书签

“这是我们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和相应的应对预案,确保项目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份厚厚的、充满了各种数据模型的报告,摆在了众人面前。

专业!

严谨!

无懈可击!

从宏观的战略构想,到中观的运营策略,再到微观的资金方案和风险控制。

周阳的团队,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为桃源市的干部们,上了一堂生动无比的“现代项目开发课”。

会议结束时,陈德明书记紧紧握着周阳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感觉,自已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毫无保留地相信了这位年轻的省委副秘书长。

……

龙溪谷项目的方案,以最快的速度,被整理成正式报告,上报到了省里。

按照流程,申请省级专项资金,必须经过省发改委的审批。

林小雨的协调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报告递上去的第二天,省发改委就召集了项目评审会。

然而,事情,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省发改委,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

气氛,有些压抑。

主持会议的,是分管投资的副主任王建国。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干部。

他慢悠悠地翻着龙溪谷项目的报告,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

在他身边,几位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也都是一副审慎的表情。

听完桃源市派来的代表,结结巴巴地做完汇报后,王建国清了清嗓子。

王建国慢条斯理地说道:“嗯……这个‘生命涵养地’,概念很新嘛。”

“但是,新,也意味着风险大。”

“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我们发改委批项目,第一原则,就是要稳妥。”

他旁边一位农业处的处长,立刻附和道。

那位处长摇头晃脑地说道:“是啊,王主任说得对。这个项目,我看了一下,又是搞什么基因检测,又是搞什么AI营养师,听着跟天方夜谭一样。”

“我们西部山区,基础这么薄弱,搞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能行吗?会不会水土不服啊?”

另一位投资处的干部,则直接指出了他认为的“硬伤”。

那位干部尖锐地说道:“最关键的是,这个项目,严重依赖社会资本。报告里写的那个赵氏集团,意向是很明确,但毕竟还没有签正式的投资合同。”

“万一社会资本中途撤出了,剩下个半拉子工程,这个责任谁来负?”

“我们批出去的,可是三千万的真金白银,这都是纳税人的钱,不能打水漂啊!”

一句句质疑,像一盆盆冷水,浇在了桃源市代表的心头。

他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

保守、谨慎、规避风险,这是刻在发改委这个部门骨子里的基因。

王建国最后做了总结。

王建国敲了敲桌子,一锤定音道:“这个项目,想法是好的,但论证还不够充分,风险评估也过于乐观。”

“我看,先拿回去,再好好完善一下吧。”

“我们支持创新,但不支持冒进。”

“就这样,散会。”

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将桃源市上下燃烧起来的希望之火,给压了下去。

消息传回改革办,林小雨气得脸都白了。

林小雨愤愤不平地说道:“主任!他们这根本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典型的官僚主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高启和张博也是一脸凝重。

发改委这一关过不了,启动资金拿不到,一切都是空谈。

周阳听完林小雨的汇报,脸上却没有什么意外的表情。

他早就料到,推动如此创新的一个模式,必然会遇到旧有观念和体制的阻力。

如果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那还谈什么“点亮西部”?

周阳平静地说道:“小雨,别生气。”

“帮我约一下王建国主任,就说我明天上午,亲自过去向他汇报。”

……

第二天上午,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建国的办公室。

看到周阳亲自登门,王建国脸上堆起了客套的笑容。

王建国客气地说道:“哎呀,周秘书长,您怎么亲自来了?这点小事,打个电话就行了嘛。”

周阳笑了笑,开门见山。

周阳直接地说道:“王主任,我今天来,就是为了桃源市龙溪谷的项目。”

“听说,发改委的同志们,对这个项目还有些疑虑?”

王建国打了个哈哈,把昨天评审会上的那套说辞,又重复了一遍。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