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高端康养项目(1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桃源模式”这个新名词,也像一阵风,迅速吹进了省委省政府大院。

省委副书记,林海峰的办公室。

他刚刚听完省政府办公厅一位副主任的汇报。

林海峰端着茶杯,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温和的笑容。

林海峰赞许地说道:“嗯,这个周阳同志,确实有想法,有魄力。”

“放着星河市‘绿色中心’那么大的功劳不去守着,反而一头扎进了最穷的西部山区,敢于去啃硬骨头,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嘛。”

他的话,听起来全都是褒奖。

那位副主任也连忙附和道:“是啊,林书记,听说桃源市的干部群众,现在热情非常高涨。”

林海峰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挥了挥手,示意副主任可以出去了。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关上。

林海峰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了起来,眼神变得深邃。

他拿起桌上的另一份文件,那是省财政厅刚刚送来的,关于全省各地市最新财政状况的简报。

他的手指,在简报上轻轻划过,最终,停在了“桃源市”那一栏。

那一栏后面,跟着一连串刺眼的赤字。

林海峰拿起内线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后,他用一种不经意的、仿佛闲聊般的语气,淡淡地问道:“老张啊,我问一下,最近改革办那边,有没有报什么高风险的项目过来?”

“哦,桃源市那个……对,就是那个‘桃源模式’。”

“你们风控部门,对这个项目的财政可行性和市场风险,有没有做过一个初步的评估啊?”

“桃源模式”的成功定调,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桃源市沉寂已久的躯体。

整个城市的干部队伍,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动员了起来。

然而,蓝图再美,也需要一个坚实的落脚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一块砖,放在哪里,至关重要。

经过周阳团队与桃源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天不眠不休的讨论和实地复勘,一个名字,从众多备选方案中脱颖而出。

龙溪谷。

这是桃源市境内一处尚未开发的河谷地带。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谷内溪流潺潺,古木参天。

更重要的是,根据孙志刚的数据模型和初步勘探,龙溪谷周边的山地,正是那种珍稀药材“紫背天葵”——也就是石龙胆,最为集中的野生分布区之一。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常年维持在城市中心区的数百倍以上。

简直就是一座浑然天成的生态康养宝库。

将这里作为“桃源模式”的第一个示范项目,打造一个集高端康养、草药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康养示范基地”,所有人都一致同意。

方案,就这么定了下来。

……

桃源市,龙溪谷项目筹备现场会。

会议室设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板房里,条件简陋,但气氛却异常火热。

市委书记陈德明,这位坚守山区半辈子的老将,此刻正指着一张巨大的规划图,意气风发。

陈德明洪亮地说道:“周主任,各位专家,我的想法是,咱们就一步一个脚印来!”

“先修路,把进谷的道路拓宽硬化!”

“然后,在谷口这片平地上,建一栋疗养大楼,再配上食堂、活动室,先把基础打好!”

“等第一期建成了,有了效益,我们再考虑开发谷里面的东西。”

他的思路,清晰而稳健。

这是他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先易后难,稳扎稳打。

在座的桃源市本地干部们,纷纷点头称是。

这套打法,他们熟悉,也觉得心里踏实。

然而,周阳身后的高启和张博,却不动声色地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

太保守了。

如果只是建一个传统的疗养院,那最多也就是一个升级版的“干部招待所”。

根本无法引爆市场,也体现不出“桃源模式”那颠覆性的创新价值。

周阳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

他看着满脸热情的陈德明,心中再次启动了系统。

【人物:陈德明】

【职位:桃源市委书记】

【词条:坚守山区(金色)、老黄牛精神(金色)、廉洁奉公(银色)、群众威望(银色)、创新思维(灰色)、市场嗅觉(灰色)……】

问题,就出在这两个灰色的词条上。

陈书记什么都好,就是思想的缰绳,还被过去的经验牢牢地束缚着。

他需要一点外力,来帮他挣脱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