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灭明先锋洪承畴(1 / 2)
多尔衮看向殿阶下的一众满汉大臣,说道,
“诸位,南明弘光朱由崧居然在改税制,推行摊丁入亩,此事你们怎么看?”
“睿亲王,此乃天助我大清也。”大学士冯铨一脸的欣喜之色,笑着对多尔衮说道,
“朱由崧改税制,想要在南直隶推行摊丁入亩,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必然引起江南所有缙绅的反对,从而失去人心。”
范文程也是笑着点头,“朱由崧自认掌握了军政大权,就可拿捏江南所有缙绅,依我看,他的执政手腕也不过如此。”
“孰不知历朝历代想要改制革新,内部必然出现重大纷争,这可真是个有利于我大清的好消息。”
多尔衮轻舒了一口气,看来朱由崧打赢了两仗,就已经开始自我膨胀,正在作死,自己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站在一班汉臣最前排的洪承畴却是神色疑重的对多尔衮说道,“睿亲王,近日来,臣通过对朱由崧种种行为分析,认为此人绝不容小觑,得想办法阻止他推行改制革新才是。”
多尔衮问道,“如何阻止?”
“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征集兵马,再次提兵南下。”
听到洪承畴提兵南下这个建议,多尔衮的脸皮都抽了抽。
还打,死那么多八旗子弟,根本就打不动了好不好。
多尔衮正要否决洪承畴的提议,这时济尔哈郎对着洪承畴大声怒斥,
“洪承畴,你们这些汉官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我大清发兵南下,到底是存何居心?”
洪承畴一脸茫然的看向济尔哈郎,“郑亲王,你这是何意?我自归顺大清以来,一直出谋划策,对大清可谓是忠心耿耿。”
“哼!”济尔哈郎一声冷哼,“昔日若非你们一班汉臣,说南明小朝廷只不过一盘散沙,只要我大清提兵南下,便指日可定。”
“可结果呢?”济尔哈郎眼神轻瞥了一眼多尔衮,继续说道,“南下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折损我朝诸多八旗精锐子弟。”
“如今我八旗元气未复,你却又在纵勇睿亲王提兵南下,若万一有个好歹,岂不伤我大清根基,依我看来,你这简直是其心可诛啊。”
济尔哈郎话音一落,一排满族八旗大臣齐刷刷的看向洪承畴,眼神中充满了警惕。
洪承畴吓了一跳,急忙开口解释,“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的提议并无不妥之处,以当前局势考虑,南明朱由崧改制,必然内乱四起,正是我朝提兵南下的最好时机。”
“若是让朱由崧彻底压住了江南缙绅,并改制成功,南明小朝廷将成为我大清的心头大患。”
尽管洪承畴说得严重,但济尔哈郎却仰着头,对他的话一脸的不屑,“嘿嘿,危言耸听,你们汉人历代那么多想要改制变革的帝皇,有几个成功了的,变革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
洪承畴争辩道,“朱由崧和其他历代想要改制的帝皇有些不一样,拥立朱由崧上位的,可不是那些代表江南缙绅的文人,而是以马士英为首的一帮武臣。”
“如今朱由崧铲除了马士英和刘泽清等一干背刺大臣,重组内阁,成为手握军政大权的帝皇,这是朱明自洪武、永乐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加之朱由崧对江南缙绅完全没有好感,不惜调兵采用雷霆手段,打压那些反对他改制的缙绅。”
“我朝此时提兵南下,江南缙绅必然倒戈援引我大清。”
济尔哈郎摇头,“朱由崧此番改制,和江南缙绅们起冲突,最后必然内乱丛生,那时南明小朝廷才是不攻自破。”
多尔衮轻咳一声,打断了他们的争论,“洪先生忠心于我大清,本王是知道的。”多尔衮顿了顿,继续说道,
“本王认为,现在就提兵南下,太过着急了些,毕竟南明小朝廷的新政才刚刚开始而已,朱由崧和江南缙绅的冲突,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
“若是此时提兵南下,反而会促使南明小朝廷暂时放弃改革,调整策略,一直对外。”
“再等一段时间,他们的冲突扩大,一时半会无法调和,那时我们再趁机提兵南下,必然事半功倍。”
多尔衮说着,转头看向范文程,问道,“范大学士,不知你又有何看法?”
范文程归顺满清多年,自是懂得揣摩心意的人,已明白八旗贵勋们已经无心引兵南下,便顺着多尔衮的话说道,
“睿亲王英明,南明军队之强,确实让人始料未及,如今我军南下受挫,军心不稳,后勤乏力,若此时再次提兵南下,反而于我大清不利。”
其实清廷的主战派,都是以洪承畴等一帮降清汉奸为主,他们一直充当着灭明先锋。
因为只要朱明王朝还在,他们这些降清的汉臣都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只有把朱明王朝扫进历史的尘埃,成为胜利者,他们这群汉奸才可以主导编写故事书,抹黑朱明,成为忠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