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进击成都(二)(1 / 2)

加入书签

城外呜呜的收兵号角声响起,攻城的清兵稀稀拉拉的退了下去。

清军自围住成都府后,也就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攻城战,都被秦良玉带领守城明军打退了。

也许是天气炎热的原因,现在清军攻城,都是选择在早晚时分,每次组织的人力并不多。

但是对于清军小规模攻城,明军也不敢丝毫大意。

明军打退了清军两次大规模的进攻,却两次险些被清军的小规模进攻打进城。

清军小规模进攻时,往往都是小股精锐混在其中登上城头,然后城外早已准备的精锐飞快增援。

现在清军每次攻城,明军都不敢丝毫大意。

秦良玉站在城楼上,看着撤退的建奴鞑子,脸上看不出悲喜。

她已接到天子御驾亲征,大败多尔衮后,带兵入蜀的消息,知道只要守住成都府,阿济格就会坚持不了多久退兵。

只要成都府和重庆府不失,阿济格近十万大军入蜀,补给线那么长。

建奴本就是习惯性的强盗部队,补给线本来就弱,长久峙战耗也要耗死他。

秦良玉说道:“快点清点补齐守城物资,换防。”

秦良玉问身边的张煌言,“张宣抚使,现在城里的军需物资和粮食供应没有什么问题吧。”

“镇东将军放心,城中粮食是不缺的,而且不少大户家中都有囤粮。”

张煌言去年奉命押运军需物资入蜀,联合川中各部抗击张献忠。不知不觉中已是过了快一年。

虽然张煌言官身品级不高,却是天子特使,代天巡狩川中,有举劾尤专,大事奏裁之权,可谓权力极大。

但是张煌言牢牢记住朱由崧交代的话,抓牢后勤物资,保持低调,特别是在军事上不胡乱插手,多看少说。

张煌言不骄不躁,对秦良玉更是保持着尊重。

张煌言下了城楼,仔细核查了一遍物资,虽然粮食暂时不缺,还足够两三个月所用,但不知道这成都要守多久,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

成都城内的几个大户,每年都往外运粮出售,自张献忠入蜀以来,搜刮了不少大户。

但张煌言探明城中的那些大户,受损并不严重。

倒是因江运受阻,大户们的粮食一直没卖出去,一直囤积着,是该去向他们收购过来放在军营,这样才有保障。

~~~

黄宅大院的一间屋子里,几人正集在一起窃窃私语。

一名脸上带着几分兴奋的年轻人,向黄家家主黄柏山轻声说道:

“父亲,我和城外的清军联系上了,那个叫阿济格的英亲王亲自给了承诺,只要咱们助他拿下成都府,就是头功。”

“清军不但会保护我们产业不受损失,而且还会保举我们黄家读书人为成都知府。”

“保举我们黄家为知府!”黄柏山身边一名三十岁左右男子瞬间不淡定了,一下子就崩了起来。

“激动个啥!”黄柏山一声喝斥,这个三十岁男子是他的长子黄顺荣,刚刚向他汇报的年轻人是他第四个儿子黄顺贵。

黄顺荣可是国子监贡生,如果清军扶持黄家一人当知府,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了。

所以黄顺荣自然欣喜若狂,如今被父亲喝斥也不恼,而是美滋滋的盘算起来。

黄柏山看向小儿子黄顺贵,说道:“秦良玉虽是一介女流,但是并不好对付,万一我们引清军入城失败,那咱们黄家就完蛋了,一定要问清楚英亲王阿济格有没有把握,要慎之以慎。”

黄顺贵却拍着胸脯,一脸肯定的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切都探查清楚了,这次清军三路伐明,朝廷的兵马都被拖去中原战场了。”

“英亲王入蜀一路高歌猛进,一举灭杀流贼张献忠二十万人,现在近十万人围攻成都府,焉有失败之理。”

黄柏山看向另一个雄壮的男子,说道:“王山,南都天子朱由崧苛待士绅,为了咱们黄、王两家富贵家业,引开城门的事就交给你了。”

黄柏山的女婿王山是一名千户官,现在被委任为守备之职。

“岳父大人,后天夜里轮到我的部队在西门换防,我会和城外的清军约好,夜晚四更时分,打开城门………”

就在这时,外面下人大声喊道:“老爷,有一队官兵来了。”

“什么!”

屋里几人吓了一跳,黄柏山赶紧问道,“是谁带队?来了多少人?”

“好像是朝廷宣抚使张煌言。”

其实张煌言来黄宅,只是来征集粮食的,这几人心里有鬼,难免惴惴不安。

黄柏山内心很是忐忑不安,硬着头皮出来拜见张煌言,

“草民见过张特使,不知特使大驾光临,有何指示。”

“黄员外,建奴鞑子围城多日,本官此来是向城中大户征集收购一批粮食,你是成都最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