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又有钱了(1 / 2)

加入书签

十月底的时候,陈明遇带着锦衣卫,在数千骑兵的加持配合下,把那些参与通倭进城、和集兵作乱的官员豪绅、地方商贾全部肃清。

那些参与的官员和士绅受审完后,没有押回京师,而是将他们押在当地的菜市口处斩。

锦衣卫把那些官员士绅勾结倭盗进城的事迹,通告地方百姓。

当地百姓们万万没想到,那些平日道貌岸然的官员,还有那些修桥补路做好事,当地都有一个好名声的士绅,竟然串通倭盗进城劫掠。

那些倭盗进城,造了那么大的孽,竟然是自己人引进城的。

这个消息通告出去后,引起无数百姓愤怒的谩骂。

现在各地菜市场处斩那些官员士绅,围得人山人海。

平民老百姓就爱看官员士绅倒霉,那些官员处斩的当日,无数平民百姓围观,纷纷拍手叫好。

陈明遇处理完江浙那些士绅商贾,回到京师已是十二月初了。

陈明遇连夜进宫,把查抄的账目用一个大木箱子装了,让人抬着进宫把情况汇报给了朱由崧。

朱由崧看完陈明遇的汇报和抄家成绩,就差点鼓掌了。

那些狗日的官员和豪绅商贾,真是有钱呐,名下的产业,那是一个比一个多啊。

这些地方上的官员,官商勾结,倒挂诡计良田,倒卖盐引,控制物价,以权谋私,作案手法真是一套一套的。

这次陈明遇还顺带查处了不少地方上劣迹斑斑的吏员,地方上真是烂透了,他们作案都是一窝一窝的,就没几个干净的。

那个松江府的知府张道基,家里抄出现银16万两,绍兴府通判张愫家里也是10万两,明州那几个县丞县令,每人家中都是有几万两的家资。

这些人家中,人人都是至少拥有田地数千上万亩,妥妥的大地主。

至于那些豪商,更是身价无比丰厚的,他们非要作死,这下好了,财富全归朱由崧的内库了。

现在抄了他们的家,不发财都难啊。

总共抄得560万两银子,其他的产业不计其数。

有了这些钱,朱由崧现在过年都不愁了。

陈明遇指着地上的那个大木箱,说道,

“陛下,这些都是那些人府上搜出来的田产、房产等账目。”

朱由崧点点头,那么多账目,他是没空去一一查看的,

“把这些账目交给邢娘子,让他带人去整合吧。”

“陛下,臣还查到,这些豪绅商贾中,有人通过海运,把粮食贩卖到北方,谋取暴利。”

朱由崧愤怒的说道,“这群混蛋啊,真是什么事都敢做。”

今年朝廷下了明令,南方的粮食不得运往北方,现在南方士绅竟然公然违背朝廷政令。

“你们有审问他们运往北方的粮,能卖出什么价格吗?”

“回陛下,问了,从南方运一石大米,到了北直隶,只要下船落地,就是6两银子一石。”

“咝!”朱由崧吸了口气,脸色疑重无比,看来今年北直隶缺粮严重。

明朝万历时期,全国粮价平均0.8两银子一石左右。

到了天启至崇祯初年间,全国粮价平均涨到了一两多点。

从崇祯末期开始,连年天灾人祸,粮价一直居高不下,南方差不多一两多点银子一石,北方涨到了三四两银子一石。

现在北方粮价居然涨到了6两银子一石,这贩卖粮食的利润空间太大了,一些商人不冒死偷偷运粮才怪。

现在这种情况,朱由崧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陈卿。”

“臣在。”

“让咱们在北方的探子时刻盯紧了建奴的动向。”

“臣明白。”

陈明遇自然也是能嗅到北面的危机。

朱由崧知道,一个政治必须要有强硬的军事实力才能稳固,但决定军事实力的,往往又是经济民生。

照现在北直隶的粮价来看,满清的经济怕是要崩了的节奏啊。

他们连最基本的粮食民生都无法维持,是极有可能发动战争的。

军事和政治本身是谋求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经济才最终决定二者,而现在满清的经济,从粮食上来看,怕是已经快崩溃了。

这个时代满清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南下劫掠。

现在南方朝廷还需要时间发展,朱由崧是不想这么快打仗的,他要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军队战斗力,多生产一批装备,让朝廷有一个稳定的税源,这些都需要时间。

结合锦衣卫查出南方士绅偷运粮食去北方赚取高额利润的情况,就怕满清不会给他这个时间。

所以不能有一丝松懈,得时刻加紧备战。

军工厂一刻也不能停,加大力度生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