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再起战云(1 / 2)
现在大顺军上下还有20万人,不过近半都是老弱妇孺,
这么多人留在荆州没有供给,又没有从事生产,因为条件不允许。
其实这么多人对顺军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负担,但是这些人又是不能被抛弃的。
因为这些老弱妇孺都是老营将士的家眷,他们有很多亲人都为了大顺朝战死了。
如果抛弃这些为大顺军战死的家眷,怕是现在的大顺军立刻要分崩离析。
营内各部首领商量了一下细节,经多方面考虑过后。
高一功提议的去夔州寻一条出路,这确实是个办法,总不可能一直这样在荆州等死。
最后经过商议后,由高一功、高桂英、党守素带着一部人马护送大部分家眷前往夔州安顿,这批人有六七万,多是老弱妇孺为主。
只要把这批老弱妇孺在夔州安顿好了,存活下来,那他们大顺军的根源就还在。
等老弱妇孺中的那些小孩长大了,就是大顺军最忠心的战士。
刘体纯和郝摇旗带着近三万人离开了荆州,他们前往岳州府的华容县,在那里有明廷使者来和他们接洽。
邢如意组织人手,通过船运,从洞庭湖陆续送了2万石粮食去华容县与刘体纯交易。
刘体纯见明朝廷终于兑现先前谈好的条件,送来了粮食,才算是稳下心来,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招抚。
为什么刘体纯宁愿自己花完钱买粮食,才接受朝廷招抚,看起来像是很傻的样子。
其实是刘体纯被明朝的招降搞怕了,他怕万一先受降过后,明朝廷就不会那么积极把粮食运来了。
崇祯时期很多起义军都有投降过朝廷的经历。
但是投降朝廷除了主要将领得到几张文书任命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军饷补给。
明朝又是以文统武的制度,那些文官根本就看不起归顺的起义军,处处提防,就怕他们贼心不死。
朝廷拨点三瓜两枣,还要被贪污克扣,又受文官的指手画脚斜眼看人。
然后以起义军一帮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哪里受得了那些鸟气,马上又重新反了。
结果文官就会跳出来说:你看看,那群流贼就是不能相信,个个反复无常,贼心不死。
朱由崧考虑到起义军和明朝廷官僚之间,存在根本无法消除的阶级矛盾。
所以自从邢如意去了湖广之后,朱由崧让她全程负责和顺军的谈判交接。
刘体纯正式接受朝廷招抚后,八月底就收到了朝廷的文书任命,还有一批军需物资。
刘体纯被朝廷授都督同知、龙虎将军、总兵。
军需物资有500副战甲,6000套军服战祅,一批刀枪剑戟等等。
对比起之前,刘体纯对朝廷送来的这批物资还是十分满意的。
顺军其他各部,像是刘芳亮、田见秀已经通过刘体纯联系朝廷,表明想购买一批粮食,和朝廷休兵罢战的想法。
邢如意接到朱由崧的授权,同意双方交易粮食。
但是还没来得及交易,清军在九月初突然发兵攻打黄州府。
黄得功就是个暴脾气,守了几天城后,亲自带人出城与清军列阵交战。
结果这支清军被黄得功杀得大败,后来发现这支清军不是真正的八旗兵,而是降将王体中率领的部下。
这次率领大军攻打黄州府的王体中,之前是李自成的部下。
李自成死后,王体中杀死了自己的上司白旺,带领6万大顺起义军投降了阿济格。
而这时候阿济格去哪里了呢,他亲率6万大军,向荆州的顺军发起了进攻。
为什么阿济格选择打顺军,因为牛金星去荆州大营劝降时,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把顺军的虚实打探清楚了。
当阿济格从牛金星口中得知,顺军缺少粮草,士气不振时,果断准备先灭顺军。
见到阿济格来攻荆州,刘宗敏、李过、袁宗第和刘芳亮组织兵马和清军交战。
荆州城的城墙被张献忠挖塌了大半,守城方没了优势,清军很快攻进荆州城,见人就杀,顺军各部被杀得大溃败,四散而走。
李过率领部下撤出荆州,朝西面撤退,抵达归州时清点人数,发现跟随自己逃出荆州城的部下不足万人。
随后又得到消息,袁宗第和刘芳亮带着部下逃往了兴山。
还有带人断后的刘宗敏被杀,田见秀、顾君恩等人失踪了。
顺军再次遭受清军重创,要不是高一功带领大部分老弱提前几天前往夔州,情况怕是要更糟糕。
李过担心清军追来,不敢在归州停留,决定率部下进入巴东郡,同时让人传信给袁宗第等人,将自己的行程送达给他们,希望他们赶来会合。
阿济格冲入荆州大败顺军后,并没有追赶,因为这时他接到了王体中被黄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