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正宗明哥儿(1 / 3)
李家人在甲板上散步,不然这顿美食着实难以克化。
奴仆端过来一碗山楂水,李世民接在手里才现居然是冰凉的。
小口喝上一口,一股冰凉直入五脏,感觉无比舒坦。
“葛明你这小子果然细心,这大热天的居然带着冰,不错不错。
不过天气炎热,这冰怕是不好保存吧?”
李世民一碗山楂水下肚,酸酸甜甜冰冰凉凉,还在吧嗒着滋味。
葛明一听老李总算问到要点了,这才笑着说到:“叔父,这不是带的冰,是家里下人刚才制作的冰。”
李世民表示没听懂,抠抠耳朵疑惑的问到:“刚才制作的冰?”
“正是。”
“你家下人会道家仙法不成?炎炎夏日哪里能制出冰来?”
正在喝山楂水的长孙皇后还有李承乾几人,也被两人的谈话所吸引。
“叔父,夏日也可制冰,这不是道家仙法。
其实方法非常简单,不如小子给您演示一遍?”
葛明让人拿上来几个大铜盆,还有大量的芒硝放在了甲板之上。
李家人不明所以,看着葛明在甲板上表演。
对于制冰葛明更是得心应手,天气热的时候没有冷饮哪里活得下去?芒硝放到水中开始剧烈反应,还是分段式降温制冰,换了几个铜盆之后果然水面已经有了一层薄冰。
李家人有些傻眼,李泰蹲下来用手指戳了戳薄冰,惊讶的说到:“呀,父亲、母亲,这真的是冰。”
李承乾和李丽质也都蹲下身子,对盆中的冰做了检查,都感觉非常惊讶。
李承乾看葛明的眼神都变了,李丽质更是满眼都是小星星。
李世民假装镇定的问到:“葛明,这真的不是道家仙法?”
“叔父,这确实不是道家仙法,只是很简单的原理。
芒硝放到水中会吸收水的热量,水温就会下降,至于其中到底是什么原理,小子就不知道了,小子也是在前些年在临渝胡搞瞎搞弄出来的。”
没等李世民说到,李承乾抢先问道:“胡搞瞎搞弄出来的?明哥儿,你伤口缝合说是胡搞,牛痘说是胡搞,别人胡搞也没见弄出什么东西来。”
葛明最讨厌刨根问底的人,遇上这种情况以往都是回答书上看来的,书名不记得,书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明哥儿,那你说我这些东西是怎么搞出来的?”
“明哥儿,你问我,我问谁?”
李世民听到两人互相称呼明哥儿,听得有些头疼。
“停停停,你们两个小子,就不能换个称呼?”
葛明和李承乾相视一笑,因为葛明的笔名好名字都被猪占了,导致两人谁叫明哥儿谁就是猪,两人都没打算让步,所以就一直这么相互称呼多年。
李世民一指李承乾,对葛明说到:“你以后称呼魏高明为高明,魏高明以后称呼你为明哥儿。”
葛明满头黑线,但是长辈都这么说法,再看李承乾满脸得意,心想我一个大人应该让着小屁孩才是,再说这还打算开酒楼了,猪就猪了吧。
葛明对李承乾拱手,笑着说道:“高明。”
李承乾满脸嘚瑟,也拱手说道:“明哥儿。”
李世民一看这才点头,说道:“这样多好?葛明,你真的不知道制冰的原理?”
葛明说到:“叔父,小子确实不知道。”
李世民认真的问到:“你可愿意把这个法子传出去?夏日炎炎,长安城里除了勋贵家里藏冰,普通平民只能忍受酷热,要是有了这个法子,中暑的情况怕是会少很多。”
其实传出去葛明完全没意见,只是这其中有个很大的问题,那芒硝的价格不是要起飞?
葛明笑着说到:“叔父,小子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过小子希望先不着急传出去,等小子存百万斤芒硝之后再公布。”
李世民不解其中含义,疑惑的问到:“这是为何?”
“消息公布出去之后,芒硝的价格必定会疯涨,小子说不定能赚百倍。”
李世民这才被点醒,细细品着葛明的话,如果芒硝价格疯涨,不知道又引出点什么问题来。
再说价格疯涨,平民依旧买不起芒硝,最终只会便宜那些世家大族。
反正热了这么多年,平民不也是好好的吗?老李也就绝了公布制冰的这个法子。
后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是种地能财,农民将会无地可种;要是打工能赚钱,掏大粪都要排队送礼。
这话对于古代来说,就更加合适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只要老李不瞎折腾,平民就能活的很好。
要是有一些好的政策,那大唐就能非常强盛了。
李世民说到:“既然如此此事还是不公布出去的好。
葛明你不是要跟高明、惠褒开酒楼吗,我同意了,至于怎么合伙,你需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李世民打算对葛明考验一番。
葛明等的就是这一句,在葛明看来李惠褒是个小破孩子,虽然有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