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为大唐喝(1 / 3)
关于牛痘的现,葛明就不敢乱说了。
于是把祖宗搬了出来,因为葛洪在医书中对天花有详细的记载,自己也是从书上看到的。
然后现牛痘居然跟天花性状完全相同,跟孙神仙研究一番之后,才现了其中的奥秘。
孙神仙还说,这种治病的法子叫做以毒攻毒。
凡是得了天花的人,幸存下来的不会再得天花。
让人主动染上不如天花厉害,但是有极为类似的病,人最多烧几天就好了,但是获得了抵抗天花的能力。
其实这还不算,葛明最得意的其实是在客栈的那段日子,虽然每天都要费尽心思编笑话,但是病患生存率大大增加。
连孙神仙都打算好好研究这个所谓的“心理疗法”
,于是葛明在信中大大吹牛了一番。
写到兴奋的地方,还把其中几个笑话写了进去。
或许很久没写字的缘故,葛明这次回信居然写了很久。
丁香看这葛明很晚都没打算休息,提醒葛明时间不早了,葛明这才放下笔。
丁香打来温水,服侍葛明洗漱完毕,拉着早就睡着的小丫睡在了外屋。
葛明这个年纪正是能吃能睡能跑年纪,沾枕头就呼呼睡着了。
次日让人把书信、话本原稿送到驿站,多给些钱赶紧给魏高明快递过去。
虽然魏高明此人经常催稿,但毕竟是粉丝。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葛明过的舒畅,早上不用练武,只是随便绕着庄子慢跑一会。
用过早饭跟着孙思邈读书,最近葛明喜欢跟着孙思邈读史书。
四书五经这玩意是哲学、思想、忠君爱国、为人处世,读起来枯燥无味。
但是史书就不一样了,史书好像更加无聊,越是无聊的史书往往作者的记录越是比较客观。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就藏在了文字的后面。
从文字背后看到真实的历史,这是孙思邈最想教给葛明的。
毕竟葛明很大几率以后会为官,那就要懂得一些阴谋、阳谋、权术,不能只凭借聪慧。
真是不管世道如何变化,人心永远不会变。
越是读史书,越是能够感受其中全是阴谋诡计。
。
。
。
房玄龄回到长安时,葛明那时候还没回到临渝,毕竟长安到石艾县更近一些,而且人家是骑马,葛明基本是走路。
在房玄龄回到长安之前,已经控制了疫病的折子早就送到李世民手上。
这是一大好事,还有另外一大好事,关中地区总算下雨了,虽然来的晚了一些,但是种上一些谷子、黍子,到了秋天还是收上一季,这样缺粮的问题就会大大得到缓解,只需要给灾民准备一些谷种,到了秋天在送点麦种,明年就能缓过来了。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的折子,心里压抑不住喜悦。
每个帝王都会遇上灾情,赈灾也就是了,有的帝王做的好,有的帝王做的差。
每个朝代都有会疫病出现,百姓流离失所,人口甚至锐减。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在大唐出现,大唐不但控制了疫病,还找到了防御天花的法子,这事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做到过,这就是值得万世称颂的功绩。
李世民甚至觉得的这场旱灾是老天对自己的考验,大灾之后往往会有大疫,难道说这场大灾就是为了引出大疫,让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可以预防天花了?
看到孙思邈的名字,看到葛明的名字,还有临渝葛家庄子的好些人,冒着风险到了疫区,这实在难能可贵。
要是没有这些人,房玄龄再大的本事也无法把疫病控制住,除非封锁整个石艾县,让里面的人自生自灭,这才能确保疫病不会传出来。
葛明这小子,这么大的功劳,让朕应该如何赏赐?只是你爹当年攻打王世充时假死逃走,朕虽然此时暂且不提,但不能就这么算了。
孙思邈不愿为官,又应该如何赏赐?
还有葛家庄子的这些青壮,甚至从草原买牛带回来的胡人也应该有点功劳。
李世民想到这里打算不想了,这些事交给房玄龄去烦吧。
朕打算好好陪陪皇后,叫上儿女其乐融融。
什么都要朕烦神,要你们这些大臣何用?
于是李世民放下折子,对魏攀说到:“去丽正殿。”
说来也巧了,李世民到了长孙皇后寝宫时,李承乾、李泰、李丽质三个孩子也正在这边。
关中下了雨,石艾县天花疫病得到控制,让皇家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前些日子三个孩子也不敢尽情玩耍,因为知道父皇、母后心情不佳,可不敢触霉头。
李世民到了寝宫门口就听李承乾正在说话。
“母后,这个难题困扰了孩儿已久,孩儿忍着没看答案。”
就听到李泰说到:“母后,也不知道葛明这家伙到底怎么想的,这种难题都想得出来,孩儿这么聪慧都没想答案来。”
李丽质奶声奶气的说到:“那一定是大哥、四哥太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