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草纸的真正用途(1 / 3)
前段时间做过一次饺子,羊肉大葱的,不过葛明确实吃不惯羊肉,还是更喜欢韭菜鸡蛋的。
张春来割了不少韭菜,摘干净之后清洗控水。
包饺子的炸鸡蛋还是比较有讲究的,跟淮扬小炒类似。
热锅加上几勺猪油,猪油融化了就可以把蛋液放进去了,然后快翻炒,这样炸出来的鸡蛋就是鸡蛋碎了,根本就不用切。
韭菜切末加入鸡蛋,加盐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和面自然是难不倒张春来了,上次葛明说过盐是骨,碱是筋,饺子想要好吃饺子皮要劲道,有硬面饺子软面饼的说法,一定要加点盐之后温水和面。
等开始包饺子的时候,福伯、禄伯果然准时出现了。
至于袁老道躲在房间不知道鼓捣什么东西,以葛明的经验来看,饺子出锅的时候他肯定会出现。
大家都会包饺子,自然度就快了很多。
只有小猴子旁边瓜耳挠腮,连个饺子都不会包,想帮忙又帮不上。
穷苦人家出身的小猴子以前别说吃饺子,看都没看过,自然不会包。
素馅的饺子比较容易熟,先沉底、后飘着,等饺子鼓起来就熟了。
开始捞饺子的时候,果然袁老道出现了,然后几人每人抱着大碗饺子吃的香甜。
蘸醋就算了,酸味简直会抹杀饺子的香。
拌黄瓜也受到了大人的好评,葛明就尝了一块,嘴巴完全受不了。
丁香和小猴子也是如此,看来春来大哥说的不错,这等美食还不是小孩子能够享受的了的。
等吃过了饺子,喝上一碗温温的饺子汤,讲究的原汤化原食,众人摸着肚子非常满足。
看到众人已经吃饱,葛明又打算开个“短”
会。
“福伯,纸已经造出来了。”
说完让丁香去房里拿了今天造出来的纸给福伯看。
福伯拿在手上摩挲了片刻就说到:“小郎君,老仆看着这纸可能洇墨。”
不得不说福伯不愧是家里的管家,纸张的好坏一看就能看出来。
“确实洇墨,不过这纸本就不是用来写字的。”
葛明说完还看了袁老道一眼,袁老道此时等着葛明说出“如厕”
两字时准备嘲笑葛明。
“这纸是用来包东西的,福伯你想,糕点、药铺都用的上,干净又美观。
虽然不少店铺包东西都是使用荷叶,但是荷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
袁老道听后一愣,没想到葛明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老仆觉得确实可行,比荷叶包东西好多了。”
福伯不住的点头。
葛明又让丁香把上次木匠坊掌柜送来的糕点拿出来,其中有几块类似后世桃酥的东西。
把几块点心放在一张纸中间,周周正整的包成了四方形状。
“福伯你看,再用稻草或者麻绳捆上就可以了。
要是再盖上一张红纸,那就更加美观了,送亲友肯定更有面子。”
众人一听无不叫绝。
其实还是后世的经验而已,葛明小时候逢年过节走亲戚,都要带上几包糕点。
全都是包货纸包的四四方方的,最上面铺上一层红纸,用纸绳扎起来,确实好看了不少。
福伯补充道:“要是红色的纸上再写上几句吉祥话,那就更有面子了。”
“福伯说的是,不过写就算了,完全可以印上去。
比如说药铺,我们把纸裁剪成大小不同的尺寸。”
葛明看了袁老道一眼,接着说到:“纸上可以印上一些字,小子都想好了,袁先生的字写的最好,就印上宁可药柜三尺尘,但愿天下无病人几个字。”
宁可药柜三尺尘,但愿天下无病人。
据说是后世药铺的经典对联,非常有境界。
袁老道眼睛一亮,对着葛明说到:“真不知道你小子脑袋怎么长的,这两句说尽了医家应有的良知,可还有其他句子?”
“小子乱想的,就这两句。”
葛明早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惭愧了,正所谓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再说本来就不知道是谁写的,就当成是自己做的好了。
大家对于造纸坊的事都没什么意见,其实也不能有意见,除了葛明其他人也不懂。
不过说到红纸、印字,就又有几个问题了。
拿什么做染料,古代应该都是用各种植物来染布的,染布的话肯定要求不褪色,但是染纸就不那么讲究了。
“袁道长,您见多识广,用什么东西可以把纸染成红色呢?”
葛明把希望寄托在了袁老道身上,只希望能够找到便宜可以染色的东西。
没想到袁老道面露难色,估计是真不知道。
此时禄伯说到:“小郎君,你问袁老道还不如问问庄子上的妇人呢,谁家妇人还不会染布,总能知道什么东西能够染成红色的。”
听了禄伯的话葛明不自觉的敲敲脑袋,对啊,这年头的布料基本都是自己染,问见多识广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