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合议庭的争论(1 / 2)

加入书签

话音落下,庭审直播间的弹幕,彻底沸腾。

【我操……我一个大男人,听得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法律是火把,不是刀刃……张神,我愿称你为法治之光!】

【哭了,真的哭了,这套陈述,应该写进所有法学院的教科书里!】

【如果这都判有罪,我再也不相信法律了!】

被告席上,王秀琴和李静早已相拥而泣,那压抑了太久的恐惧、委屈和绝望,在张伟这番话语的慰藉下,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公诉席上,李明远缓缓抬起头,他看着张伟的背影,眼眶竟有些微微泛红。

他输了,但这一刻,他竟觉得输得心服口服。

相比于两年前王游卿的案子,那次他还有些不服气,这次却是完完全全的心服口服!

张伟最后一次转向审判席,用一种平静的语气,结束了他的最终陈述。

“审判长,我的两位当事人,她们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

“她们的行为,或许不完美,或许不理智,但那是在极端恐惧下的求生本能。”

“恳请合议庭,能够穿透法条的表象,看见人性的真实,看见她们在深渊中的挣扎与无助。”

“辩护人最后重申,我的当事人,王秀琴、李静,无罪!”

说完,他深深鞠躬,而后从容地走回辩护席,坐下。

整个审判庭,鸦雀无声。

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良久,审判长才仿佛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她拿起法槌,手臂却感到一丝沉重。

“咚!”

清脆的响声,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现实。

“法庭辩论及最后陈述阶段结束。现在休庭,合议庭将对本案进行评议。一小时后,当庭宣判!”

法警上前,将依旧在哭泣的母女俩带离了被告席。

记者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冲向法庭外,抢发这注定要引爆全网的庭审快讯。

张伟没有动,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审判长和陪审员离去的背影。

张志远凑了过来,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老板……我们……我们赢了?”

张伟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

……

法院的评议室内。

气氛凝重。

审判长和两名人民陪审员围坐在桌前,桌上摊着厚厚的卷宗。

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男性陪审员,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揉着眉心,面色纠结。

“张伟律师的辩护……确实精彩,也确实在法理上,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也要考虑社会影响。毕竟,一条人命没了,还是活埋,这个行为的客观性质,极其恶劣。”

“如果我们完全采纳辩护人的意见,直接判决无罪,会不会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只要理由正当,就可以活埋他人’的错误示范?舆论会不会反弹?”

另一名女性陪审员也点了点头,附和道:“老刘说得有道理。这个案子虽然目前关注度并不高,但是一旦做出无罪宣判,势必引来极大的社会关注!所以,判决必须慎之又慎。我认为,可以折中一下。”

她提出了一个看似“两全其美”的方案:“故意杀人肯定是不构成了。但毕竟造成了死亡结果,我们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或者‘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这样,既能肯定她们防卫的正当性,也对死亡结果有了一个交代。最后判个三年,缓期执行,让她们能回家。这样既安抚了社会情绪,也给了当事人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不是很好吗?”

这个方案,在过往的许多疑难案件中,是法官们最常采用的“和稀泥”手法。

它看似兼顾了法理与人情,实则是对司法公正性的一种妥协。

审判长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她的脑海中,【绝对公正领域】的力量正在无声地发挥着作用。

那些关于“社会影响”、“舆论导向”、“判决效果”的杂念,被一股莫名的力量强行排开。

剩下的,只有最纯粹、最根本的法律原则。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

她抬起头,看向两位还在讨论“折中方案”的陪审员,声音清冷而坚定。

“法律的尊严,不在于和稀泥,不在于寻求所谓的‘两全其美’。”

“它的尊严在于,事实认定清晰,法律适用准确。在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如果经过我们的审理,认定她们的行为在法律上构不成任何犯罪,那么,任何为了所谓的‘社会影响’而做出的有罪判决,都是对法律最无情的践踏!是我们作为司法者,最大的失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