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收鸡枞(2 / 3)
——!小余老板收鸡枞喽——!”
清脆的童音在村里上空回荡,效果立竿见影。
余坤安想了想,也不再折腾自己那可怜的屁股,调转车头回到场坝那边,找了个平整的石凳坐下,安心等着村民们送货过来。
不一会儿,就有提着篮子的妇女和汉子陆陆续续地赶了过来。
“哎哟,还真是小余老板你来了!我还以为是我家那皮猴子瞎喊骗糖吃呢!”
“小余老板,我家孩子没说错吧?真是你来收鸡枞了?”
“价钱真是七分一斤?”
“啧啧,真没想到现在鸡枞也能换钱了!前些天我赶集提了一篮子去,一点都不好卖,蹲了半天,也没卖出几斤,费劲得很!”
“我正搁院里收拾早上捡的鸡枞,琢磨着晚上炸点油呢,就听见几个孩子喊,干脆就提过来看看真假……”
“哎,我今天光顾着锄地了,看见菌子也没捡,亏大了!”
“我家也是,想着炸一小罐够吃就成,谁承想还能卖钱呐!早知就把地头看见的都捡回来了!”
“不说了不说了,我家筐里还有几个孩子捡回来的,我这就去提来!”
“对对,我家也有,我也去……”
场地上顿时热闹起来,大伙七嘴八舌,问题一个接一个。余坤安提高嗓门,耐心地一一作答。
很快,就有人排着队等他过称称重,还有些人急匆匆回家去拿菌子。
其实,这会儿大家手里的鸡枞都不多,大多是当天顺手捡来自家吃的。
这年头,即便做鸡枞油,家家户户也顶多做一小罐,炒菜时挑一点提提味罢了,菜籽油金贵,能省则省。
所以,来卖鸡枞的男男女女,篮子里大多也就一两斤。虽然不如羊肚菌值钱,但好歹是笔意外之财,而且这个时节鸡枞出得多,只要肯花心思,一天下来也能捡不少。
余坤安独自一人,又要过秤,又要算账结钱,忙得不可开交。
后来,两位热心的婶子看他实在忙不过来,便主动过来搭手,帮着他把收来的鸡枞小心地整理到带来的竹筐和麻袋里。
鸡枞菌帽娇嫩易碎,得轻拿轻放。也多亏了这两位婶子帮忙,余坤安才勉强应付过来。
等最忙碌的一波人潮过去,他终于能喘口气。这么一折腾,太阳早已沉下山头,只留下一片绚烂的晚霞,天色看着也快黑了。
两位婶子又帮着他把装满鸡枞的竹筐和麻袋捆在自行车后座上。
余坤安跟村里人确认了明天中午来收货的事,这才蹬着沉重的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往家赶。
等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自家院门口时,最先迎上来的,是几个撅着嘴、能挂油瓶的小家伙。
余文涛一把抓住自行车后架,委屈巴巴地控诉:“老叔!你骗人!你说好今天买米线回来的!结果啥好吃的都没有!”
余晓雅也在一旁附和:“就是!老叔说话不算数!害我们白高兴一场。”
余文泽也仰着头:“老叔……”
余坤安一愣,这才猛地想起,早上确实答应过几个小崽子,今天进城给他们带米线回来。
可白天在城里忙得脚不沾地,他就没想起来要去称米线的事情。
“呃……”看着几张满是失望和控诉的小脸,余坤安只能解释,“是老叔不对,老叔今天在城里事情太多,给忙忘了。这样,后天,后天老叔一定记得,保证给你们买米线回来!”
“老叔,那我们拉钩!”余文涛伸出小手指。
“拉什么钩!别在这儿缠着你老叔,他刚回来,让他喘口气!”
余母闻声出来,一边帮着余坤安卸车上的东西,一边呵斥孩子们。
几个孩子一听,立刻像受惊的兔子般散开了。他们可不敢让余母知道他们磨着老叔买米线的事,不然少不了挨一顿数落。
“老三,这趟收了多少?”余母麻利地解着绳子问道。
“一百多斤吧。下午家里这边收了多少?”
“有个一百三十多斤了。你大嫂二嫂还在那边清洗。明天应该能凑够了。今天好些人问我,咱家收这么多鸡枞干啥,当我嘴不严,还想套我话,还问你收这玩意儿是不是能赚大钱。”余母嘴里碎碎念叨。
“直说就行,”余坤安浑不在意,“就说咱家要炸鸡枞油。反正到时候菜籽油不够,还得从村里收,他们迟早会知道。”
他把竹筐搬到水池边,便指挥余文涛帮他把竹椅拖到台阶上,然后整个人像一摊泥似的瘫了上去,龇牙咧嘴地揉着又酸又麻的屁股。
他朝着安静剥着大蒜的王清丽诉苦:“媳妇儿,回头你找点棉花,给我这自行车座垫缝个厚点的软垫子吧!再来这么几趟,我屁股就得交代在路上了!”
“好,一会儿我就找布头给你缝一个绑上。”王清丽抬头,温柔地看着他,“你要不要先吃点东西?阿奶给你煮了豆角和小瓜。”
“哎……我先趴会儿,缓缓先,屁股实在受不了……”余坤安有气无力地哼哼。
也在一旁剥蒜的老太太看得心疼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