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4章 除非有两幅真品(2 / 3)
边也皱起了眉头,被陈阳搞得抓耳挠腮,“有没有可能是假的,就是仿的比较像而已?说不定人家用了什么高科技手段,把这幅画模仿的惟妙惟肖,连你这个专家都看不出来呢?”
陈阳听到这话,哭笑不得,再次拿起放大镜,对着画作细细端详,将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在脑海里:“如果是赝品,那这造假水平也太高了,简直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历史、艺术、材料、工艺的全面掌握和运用,这种水平的造假者,绝对是凤毛麟角,世间罕见。”陈阳顿了顿,心里浮现出青山居士的样子,不过就眼前这幅绢本来说,如果说世上能有人仿的如此逼真,只有青山居士了,但......青山居士绝对做不到,青山就算在高明,他也是仿,而眼前这幅画,是真!
“大舅哥,你看这绢本的老化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伪造出来的,墨色的氧化状态,呈现出一种岁月的沉淀;”
“还有颜料中石青、石绿的褪色情况,是矿物颜料历经千年风霜洗礼后的自然变化,都符合古画的特征,根本不是现代化学颜料可以模仿的。”陈阳指着绢本上的用色,跟方大海解释说道。
“现代技术也许可以模仿笔触,模仿构图,但很难完美复制这种时间的痕迹,这种历史的厚重感。”
方大海凑近观察,在放大镜下,他能看到绢丝上细微的裂纹,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记录着漫长的岁月,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画面上人物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仿佛注入了灵魂,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故事,他们的衣袂飘飘,仿佛能听到风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一个鲜活的世界。
“但有个关键问题,”陈阳突然说道,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手指停在画面右上角,“耶律培的画作后来大多被宋代皇室收藏,这也是文物界大家都认知的事情。”
“按惯例,宋代皇室收藏的名画,会有徽宗或高宗等人的题跋,这是皇室收藏的证明,也是画作价值的体现。至少也会有收藏印鉴,这是流传有序的象征,也是后人研究的依据。”
说着,陈阳咂巴了一下嘴,“而这幅画上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就像一个身世不明的孩子,让人无法确定它的真正来历。”
“波士顿博物馆里那幅,当时大家之所以能认定是耶律倍画的,就是因为画幅前后各钤有北宋徽宗朝双龙小玺,那是皇帝的印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品鉴;”
“内府图书之印,御府图书,那是皇室图书馆的藏书印,代表着官方的认可和收藏;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那是明代著名收藏家的印章,代表着流传有序的经历;内府图书之印、佛、于腾之印等,更是数不胜数,见证了它辗转流传的历程,还包括三段明代题跋,记录了当时文人雅士对它的赞美和评价。”
陈阳将放大镜放到了桌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打破了房间里的寂静,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眼睛,叹了一口气:“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这幅画上,没有任何人的藏印,没有任何人的题跋,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独自漂泊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真实身份,它的价值,它的命运,都成了谜团。”
方大海闻言,两道眉毛几乎拧成了疙瘩,目光重新落回画卷上,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你的意思是说……这幅画,可能是从未被收藏过的原作?”
陈阳没有立刻回答,双手十指交叉放在桌面上。他垂下眼帘,目光落在自己交握的手上,似乎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掩饰什么情绪。过了几秒,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能这么说。”
他抬头扫向方大海,接着又迅速移开,落在桌面的画卷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声响。
“大舅哥,你想过没有?如果这是一幅从未被收藏过的原作,那它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又是怎么到了今天这一步?”
方大海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声音,显然也被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