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还是有一定价值的(1 / 2)

加入书签

“走,我带您去看看那批东西。”

两人进了博物馆,来到后面的库房。

王建国打开门,里面堆着很多箱子。

“就是这些。”

王建国指着几个大箱子,“都是从一个老收藏家家里收来的。

他去世后,家属捐赠给了博物馆。”

李明打开第一个箱子,里面放着一些线装书。

他拿起一本翻了翻,纸张已经黄,但保存还算完整。

“这些书看起来年代不短啊。”

“是的,大多是清代的。”

王建国说道,“但我们的专家说,这种书市面上很多,没什么收藏价值。”

李明继续翻看着,心里暗暗摇头。

这些所谓的专家,眼光实在有限。

这批书虽然不是什么珍本,但保存完整的清代线装书,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他又打开了第二个箱子,里面放着一些字画。

大多已经黄,有些还有虫蛀的痕迹。

李明仔细看了几幅,现其中有几幅的落款很有意思。

虽然不是什么名家大作,但也算是有一定水平的文人画。

“这些字画的作者,您了解吗?”

李明问道。

“不太了解。”

王建国摇摇头,“我们的专家说都是无名之辈的作品,没什么价值。”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走了进来,他头花白,戴着金丝眼镜,一副学者的模样。

“王局长,您在这里啊。”

老人看到王建国,主动打招呼。

“张教授,您来了。”

王建国介绍道,“这位是李老板,专门来看这批东西的。

李老板,这位是市大学的张教授,我们博物馆的顾问。”

张教授上下打量了李明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年轻人,这些东西我已经看过了。

都是些破烂儿,毫无价值。

你就别浪费时间了。”

李明心里有些不快,但表面上还是很客气:“张教授,我就是随便看看。”

“随便看看?”

张教授冷笑,“年轻人,古玩这行水很深。

不是什么人都能看懂的。”

李明没有理会他的挖苦,继续翻看着箱子里的东西。

突然,他在一个角落里现了一幅小画。

画面很简单,就是几枝竹子,但笔法很有韵味。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的落款让李明心里一震:郑板桥。

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李明凭借多年的经验,基本可以确定这是真迹。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继续翻看其他东西。

张教授在一旁冷嘲热讽:“看什么看?这些破画连装裱都不值得。”

李明没有理会他,而是对王建国说:“王局长,这批东西确实年代久远,但保存状况一般。

如果博物馆不要的话,我可以收购一部分。”

“收购?”

张教授嗤笑道,“年轻人,你确定?这些破烂儿连当废纸卖都不值几个钱。”

“张教授说得对。”

王建国也有些犹豫,“这些东西确实没什么价值。

李老板,您要是想要的话,象征性地给点钱就行了。”

李明心里暗喜,但表面上还是很为难的样子:“这样吧,我全部要了。

一共给您五千块钱,怎么样?”

“五千?”

张教授瞪大了眼睛,“年轻人,你钱多得没地方花吗?这些破烂儿最多值五百块钱!”

王建国也觉得价格太高:“李老板,您这样我们反而不好意思了。”

“没关系,我主要是想帮博物馆清理库房。”

李明很大方地说,“而且这些书画虽然价值不高,但我可以用来学习研究。”

“既然李老板这么有诚意,那就这样吧。”

王建国最终同意了。

张教授摇着头走了出去,嘴里还在嘟囔:“现在的年轻人,钱多人傻。”

李明跟王建国办完手续,雇了辆车把东西全部运走。

回到家里,李明迫不及待地仔细研究那幅竹子画。

经过仔细观察,他更加确定这是郑板桥的真迹。

虽然保存状况不是很好,但如果精心修复,价值绝对不菲。

“这一趟,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李明心里美滋滋的。

那个张教授要是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不过李明也明白,古玩这行就是这样,眼力决定一切。

有眼力的人能在垃圾堆里找到宝贝,没眼力的人拿着宝贝当垃圾。

他小心地把那幅竹子画收好,准备找机会送到省城去修复。

其他的那些书画虽然不如这幅值钱,但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一天,真是意外的收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