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鉴定(1 / 2)

加入书签

台球厅开业一个月后,生意渐渐稳定下来。

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来这里消遣,王建国管理得很不错,我基本不用操心。

这样一来,我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旧货市场上。

这天上午,我正在市场上挑选一些老家具,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喂,您好。”

我接起电话。

“请问是陈磊陈老板吗?”

电话里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是我,您是?”

“我是市文化局的局长张文华。

听朋友介绍,说您对古董文物很有研究,想请您帮个忙。”

我心里一惊,市文化局的局长居然主动找我?这可是不小的事。

“张局长,您太客气了。

我就是个收旧货的,哪敢说有什么研究。”

我连忙谦虚。

“陈老板不必谦虚。”

张局长笑了笑,“是这样的,我们下属的博物馆最近要整理一批旧藏品,其中有些老字画,我们拿不准价值如何。

想请您过来看看,给点意见。”

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能和文化局合作,对我今后的生意肯定有好处。

“那我现在就过去。”

我放下手头的活,赶紧往市里赶。

市博物馆位于市政府附近,是一栋三层的老建筑。

张局长亲自在门口迎接我,这让我受宠若惊。

“陈老板,辛苦您了。”

张局长握着我的手,“这次的事情比较急,希望您能帮我们解决。”

“张局长客气了,能为文化事业出点力,是我的荣幸。”

我跟着他往里走。

博物馆的库房在二楼,里面堆放着各种文物。

张局长带我来到一个房间,里面放着好几个纸箱。

“就是这些东西。”

张局长指着纸箱,“都是些老字画,之前一直没有整理。

现在要建档案,需要评估一下价值。”

我打开第一个纸箱,里面装着十几幅字画,用牛皮纸包着。

小心翼翼地取出第一幅,展开一看,是一幅山水画。

画面构图不错,笔法也有些功底,但纸张和颜料都比较新,应该是现代仿品。

我又看了几幅,大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这几幅都是仿品,价值不大。”

我如实说道。

“仿品?”

张局长皱眉,“怎么可能?这些都是从一个老收藏家那里征集来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提着公文包。

“张局长,不好意思,来晚了。”

男人有些气喘吁吁。

“没关系,王教授。”

张局长介绍道,“这位是市大学美术系的王教授,专门研究书画鉴定的。”

然后他又指着我:“这位是陈磊陈老板,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王教授上下打量了我一眼,神情有些不屑:“这么年轻?做这行需要很深的学术功底,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的。”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客气地点点头:“王教授说得对,我确实资历尚浅。”

王教授走到纸箱前,随手拿起一幅字画展开看了看,然后摆摆手:“这些东西都是破烂,一点价值都没有。

全都是现代仿品,连收藏的意义都没有。”

“王教授,您确定吗?”

张局长有些惊讶。

“当然确定。”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我研究书画鉴定二十多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这些东西最多几十块钱一幅,建议直接处理掉。”

我看着王教授随意的态度,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虽然大部分确实是仿品,但也不能这么草率地下结论。

“张局长,我能再仔细看看吗?”

我请求道。

“当然可以。”

张局长点头。

我重新打开几个纸箱,一幅一幅地仔细检查。

大部分确实是仿品,但在第三个纸箱的底部,我现了一幅不同寻常的画。

这是一幅花鸟画,画的是两只喜鹊站在梅花枝上。

画面构图传统,但用笔很有特色。

最关键的是,这幅画的纸张和颜料都很有年代感。

我仔细观察了画面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落款和印章。

落款写着“齐白石作”

,印章也很有特色。

虽然我对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不多,但这幅画给我的感觉很不一般。

纸张的质地,颜料的色彩,笔法的韵味,都透着一种老物件的气息。

“这幅画有些意思。”

我小心地把画展开给张局长看。

王教授凑过来瞥了一眼,不屑地说:“还是仿品,现在仿齐白石的作品满大街都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