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红尘悟道化凡入道(1 / 2)

加入书签

后来,又化作成一名普通百姓。

他身着粗布短褐,袖口还沾着昨夜灶间的炭灰,全然是一副寻常农家人的模样。

某日晨起时,以指为笔,指尖轻抬,沾取草叶上凝结的露水。

垂眸间,指腹已在身旁的青石上,缓缓滑动。

落笔的轨迹歪歪扭扭,像极了昨夜梦中那白老妪教顽童画的圈圈点点,毫无章法可言。

可若仔细观瞧,便会现每一笔落下时,露水在石面晕开的弧度里,竟藏着稻谷破土抽穗的力道。

起笔如芽尖顶开冻土,行笔似禾秆拔节向上,收笔若麦穗垂沉实。

连石屑随指尖脱落的细碎声响,都与田垄间的风声隐隐相合。

巷尾忽然传来稚童的哭闹声,那哭声初时尖锐如刺,继而转为委屈的呜咽,或还夹杂着蹬腿拍地的闷响。

寻常人听了只觉聒噪,他却驻足静听,眉头渐渐舒展。

在那忽高忽低的啼哭起伏里,他分明听出了阴阳消长的韵律。

哭声高亢时,如阳气升腾,带着孩童独有的鲜活力道。

哭声低缓时,似阴气沉降,藏着未得满足的柔婉。

就连那偶尔停顿的换气间隙,都像极了昼夜交替的微妙过渡。

他忽然轻笑,抬手拂去衣袖上的晨霜。

原来天地间的大道,竟藏在这般直白的孩童啼哭里。

再化作了镇上地主家的老爷。

午后的庭院里,他坐在竹椅上煮茶,紫砂壶在炭炉上泛着温润的光。

水沸的瞬间,蒸汽顶起壶盖,出“嗒嗒、嗒嗒”

的轻响,节奏均匀。

恰在此时,院外传来卖油郎敲梆的声音。

“梆子…梆子…”

那梆子声不早不晚,竟与壶盖的轻响完美重合,一内一外,一柔一刚,像是预先编排好的乐章。

他执壶的手微微一顿,鼻尖萦绕着茶叶的清香,耳边是市井的吆喝,心中却骤然清明。

曾以为道藏典籍里的真言才是至理,如今才知,这“嗒嗒”

的壶响、“梆子”

的吆喝,何尝不是更直白的大道回响?

原来市井吆喝里,藏着比道藏更深的真言…

某世,化为一名孤独的老人。

夜阑人静时,他倚在窗边,能听见隔壁中年夫妇的夜话。

妇人抱怨着今日菜价又涨了,丈夫叹着田里的活计累人。

末了,还絮絮叨叨叮嘱对方明日添件衣裳。

那些话语,琐碎得如同灶台上的柴米油盐,无一句谈及玄妙,可他听着听着,却觉心口温热。

原来夫妻间的牵挂、对生计的踏实经营,竟是无上的心法….

抱怨里藏着对生活的在意,叹息中含着对家庭的担当,就连一句简单的“添衣”

,都是顺应时节、关怀他人的通透。

他曾化作卖豆腐的妇人。

清晨的豆腐坊,挥刀切块。

手起刀落,动作娴熟得如同呼吸般自然,刀刃划过豆腐的瞬间,没有丝毫凝滞。

望着那些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忽然悟了。

每一刀落下,都像是在分割混沌。

刀刃落下前,豆腐是浑然一体的“无”

刀刃划过处,界限分明,是“有”

的诞生。

而那些大小均等的豆腐块,方正如天地,规整似乾坤,竟藏着天地初开时的秩序。

他也曾在午后的田埂边,看稚童们斗草。

孩子们蹲在地上,手里攥着各色草茎,你拉我扯,笑声清脆。

有个孩童翻掌时,草叶从指缝滑落,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恰好落在另一片草叶上,将对方的草茎压弯。

另一个孩童不甘示弱,抬手一扬,草叶旋转着飞起,竟绕过同伴的阻拦,稳稳落在自己掌心。

他看着那草叶的起落、孩童的翻掌,眼中闪过精光。

那哪里是简单的游戏?

草叶腾空时,如天翻。

草叶坠地时,似地覆。

孩童的手掌开合间,竟演绎着天地翻覆、阴阳转换的变化。

悟道的契机,终在一个落叶纷飞的午后降临。

他拿着扫帚清扫庭院,枯黄的梧桐叶在地面铺了厚厚的一层。

扫帚划过地面时,留下一道道浅痕,那些痕迹或直或曲,或深或浅,在他眼中渐渐化作了写给天地的符箓。

直痕如“一”

,是大道至简。

曲痕似“0”

,是循环往复。

交叉的痕迹若“x”

,是阴阳相交。

他握着扫帚的手微微颤抖,忽然明白,自己日日清扫的,哪里是落叶,分明是心中的凡尘。

当夜,他推窗见月。

月光如银,从天际流淌而下,落在庭院的石阶上、竹椅上、茶壶上,轨迹柔和而坚定。

在那月光的流淌里,他清晰地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