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全村的欢呼(1 / 2)
秦德怀气的想要骂娘。
自打遇上了林北,几乎天天走背运。
被算计了好几次,可谓损失惨重。
刚消停没多长时间,又不知道从哪里钻出只老鼠,非得让他出点血。
“他妈的,啥人都敢算计我,要是让我知道是谁,非把他脑袋拧下来不可!”
“老厂长,你说这事儿会不会,是王老孬干的?”
保卫科的人一语说中,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秦德怀却摇了摇头,立马否定了这个猜测,并且认为上次那事儿,肯定是冤枉了。
以他对王老孬的了解,当时那种情况下,
“谅他也没这个胆子,上次剁了他两根手指头,最后也没承认是他偷的。”
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可能,要么王老孬有骨气,要么就是真没拿。
比起前者他更愿意相信,王老孬是真被冤枉的,犯不上搭进去两根手指。
“上面写着一千块,约定要了在东大街那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秦德怀盘算着,东大街那边是王老虎的地盘,距离轧钢厂四五里的路程。
寻思着怎么会跑到那个地方去,难道说偷东西这件事,跟王老虎之间牵扯上了关系?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自已千万不能胡乱猜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好,这次我亲自过去,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捣乱!”
别人靠不住,那就只能自已出门。
非得把堆在犄角旮旯里,这个人揪出来不可,不然往后别想安生。
咚咚锵,咚咚锵!
上午的老金沟热闹非凡,群众自发组成了秧歌队,腰间系上了红绸子。
用不着事先排练,东北人生下来就会扭秧歌,随着鼓声的节奏越来越快,队伍越来越长。
全村男女老少,包括学校为了庆祝这个日子,特意给学生放了半天假,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不扭秧歌的,手里拿着面旗帜,五颜六色汇聚成彩旗的队伍,边走边欢呼着。
一条红色的白洋布,周建国亲自执笔,写下了一行标语。
热烈庆祝老金沟,水坝建成全村通电。
马四海走在队伍最前边,他负责敲鼓,当鼓手半辈子了,拿起鼓槌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老马啊,你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是悠着点吧!”
边上有人提醒,看到他卖力敲鼓的样子累的满头大汗,衣服都被浸湿了。
马四海力道依旧不减,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这才哪到哪,当初小鬼子投降那天,我整整敲了三个钟头,就图个心里高兴。”
自打那天之后,难得有这么高兴到时候,鼓声在众人内心深处激荡着。
有人敲鼓,有人吹唢呐,比过年那时候还要热闹。
村里通电了,这可是一件大事。
赵刚跟姜涛出门后,看到这样的场面,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好啊,这才是老百姓,该有的精神头!”
热情积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群众合理解决。
只要保持这股精神头,还怕什么灾荒,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
姜涛去过不少村子,像老金沟这样还是头回看到,深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老赵啊,你的眼光不错,选了个能人带头。”
“呵呵,看来你也赞同了我的决定,你们能够理解,说明这条路走对了。”
“是啊,那小子说的没错,年轻人就得敢想敢拼,这样的未来才有希望!”
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加入到了队伍中,来到村外打谷场。
“真热闹啊!”老支书感慨道。
感叹的同时,觉得自已老了,以后村里的事情,尽量交给年轻人去做。
自已都七十七岁,村里人都敬仰他是杀鬼子的英雄,并且为人正派,推举他担任老书记。
这个支书他做了快三十年,不说多大的功劳吧,起码没有犯过错误。
见识到林北的本事,知道这小子今后,肯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老支书爷爷,您的故事还没讲完呢,那几个小鬼子后来怎么样了?”
林芸抓着老支书的手,一老一少站在一起,好像在诉说时代的传承。
今天用不着上学,吃完饭小丫头就往老支书家跑,一个女孩子家喜欢听打仗的故事。
老支书这个全村人都怕的老人,唯独在林芸跟前,是一点脾气没有。
“好好好,爷爷边走边讲,咱们也过去瞧瞧热闹,过年那会儿都没这样过!”
背着手拿着烟斗走在前边,林芸屁颠屁颠跟在身后。
生怕不小心撞到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