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共鸣的人(1 / 2)

加入书签

林北摸了摸,头顶上几根呆毛。

他自已都不知道,啥时候这么有名气,都传到了市里边。

在这种信息传播速度慢的年代里。

“我这么有名气吗?”

自已悄声嘀咕着,寻思着那老头有两下子,能认识这样的大人物。

这要是放在后世,妥妥身价过亿的大老板,普通人见都见不着。

“夏厂长远道而来,厂里在忙着抓生产,我看还是先验货吧。”那佑堂提议道。

专程来老金沟,不就是为了谈生意。

“不急,难得出一趟远门。”夏柱国回应道。

比起那些重工业工厂,他的印染厂情况好一些。

钢铁能出现产能过剩,但每个人都得穿衣吃饭,如此一来少不了他的印染厂。

总不能穿着白色的棉布上街,那跟发丧有啥区别,厂里的效益能养活三百多工人。

“林北小兄弟,能不能带我在你们村里转转,我听说你搞出个什么水坝,还要整水力发电。”

提到林北做的那些事,夏柱国张口就来,不用问肯定是那老头透露出去的。

“这有啥不可以,夏厂长请随我来,只要别嫌弃我们村穷。”

“呵呵,我十三岁之前,还在沿街要饭,都是苦日子熬出来的,做人不能忘本。”

接下来林北前边带路,先是从村口的大柳树下走过,一条街道贯穿整个村子。

两侧是一排排土坯房,每走过几条巷子,四五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围坐在一起唠嗑。

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下地干活,往地里拉粪,将地块事先平好了,等着生产队的指令,同时开工种地。

当夏柱国经过的时候,村民们都在议论纷纷,生活在农村里的人都这样,遇到个陌生人总会猜测从哪来的。

夏柱国身上没有那种老板派头,走过去跟大伙打招呼,聊聊日子过得怎么样,是不是还要饿肚子。

“老乡啊,这两年闹饥荒,村里还能吃上饱饭吗?”

老人摇摇头,指着身边的几个同龄人。

“哪都一个样,去年我们村饿死十一个,前年饿死十五个,都是上了年纪,口粮留给孩子吃。”

“今年到现在,只饿死了一个。”

“这得多亏了林北,大伙去河边干活,他在大队支起锅灶,干活的人有饭吃,碗里有肉能吃上白面馒头。”

老人以为夏柱国,穿着打扮像个当官的,来老金沟搞视察工作。

把村里的情况简单说了遍,如何发动群众修水坝,如何自已承担责任,修好了荒废多年的学校。

说的都是真实情况,并没有半分掺假。

“哦?这么说老金沟里,学校已经复课了吗?”夏柱国惊讶道。

他去过许多村子,都因为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还要饿着肚子,熬不住另谋生路。

想不到老金沟这个地方,教育工作没有落下,并且还都是林北自掏腰包。

“灾荒年代人活着都不容易,林北你这般做法,足可以评为先进模范。”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人有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已,别人挨饿受穷,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就连他本人,也没有林北这般思想境界。

“什么模范无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只是想尽自已所能,让村里的孩子多认识几个字。”

几人边走边聊,也不知道为什么,遇到这个夏厂长,就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

别看两个人年龄上有差距,却能够找到共同话题,有种他乡遇故知,找到知音的感觉。

“伟人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回望之前百年历史,从清到三明,再到后来军阀混战。”

“我们这个民族,饱受战火的摧残,无数人用血肉之躯,堆砌抵抗侵略者的长城,这是胜利同样也是国耻。”

林北是从后世穿越而来,虽然没有过亲身经历,但他看过那些历史资料。

身为华夏人,如果连这些都不了解,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小鬼子弹丸之国,狗胆包天悍然发动战争,大半的国土被蚕食,民族存亡危在旦夕。

战争打赢了,可背后深刻的教训,不得不让人静下心反思。

华夏之大地大物博,四万万之众,不该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能早点觉醒,重视教育加强国防,而不是为了修园子劳民伤财,给它十个狗胆子,小鬼子也不敢打进来。”

夏柱国同样深感痛心,在这点上两个人想法一致。

以前大街上要饭,从不关心这些,后来办工厂发了家,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了解这个民族曾经的辉煌,此刻就有多痛心,是深入骨髓,所以他想做出些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