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时间与量子共振(2 / 3)

加入书签

齿轮虚影在原子雾中若隐若现。

周念真的手指不受控制地抚上存储器侧面的凹槽,那是按照祖父指纹纹路定制的生物识别装置。

当指尖嵌入的瞬间,整个实验室的灯光骤然熄灭,全息屏投射出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影像——炮火纷飞中,年轻的祖父正在地下室组装一台铜制仪器,桌面摊开的图纸上,赫然画着与林修远手中晶体identica1的六芒星结构。

"

第七次观测,粒子对同步率1oo,时间差Δt=ooo12秒。

"

她对着黑暗中的录音笔低语,声音里带着越科学的颤栗,"

这不是量子纠缠,是时间折叠。

两个粒子根本不在同一个时间线,它们在四维空间里尾相接,就像"

她顿住了,目光落在腕表的逆时针秒针上,"

就像莫比乌斯环上的两只蚂蚁,以为在向前爬行,其实早已回到。

"

远处传来量子对撞机的轰鸣,仿佛是宇宙在深处的低语。

周念真意识到,祖父用了一辈子在时间的褶皱里缝补线索:机械钟摆是时间锚点,铷原子云是量子存储器,而她此刻正在进行的实验,不过是激活半个世纪前就已设定好的程序。

当第七十二次贝尔不等式验证突破经典物理边界时,她终于读懂了老人最后的遗言——时间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纠缠的量子态,所有的过去与未来,都在某个奇点处同时生。

晶体纹路在全息屏上延展成三维星图,每一个光点都对应着祖父笔记里的时间坐标。

周念真伸出手,指尖穿过光子构成的星芒,突然感受到无数个平行时空的震颤——在某个时空里,林修远正在冰封星球的冰层下现更多晶体;在另一个时空里,陈哲宇的后裔正对着金字塔的星象仪屏住呼吸;而在最核心的时空里,1937年的祖父正将最后一块晶体嵌入铜制仪器,钟摆开始摆动的瞬间,所有时空的量子态同时坍缩,形成一个贯穿百年的量子纠缠网络。

监测仪突然恢复平静,波形图回归标准正弦曲线,但培养皿底部多了一滴水珠——不是冷凝水,而是呈现完美的球形,悬浮在量子场中静止不动。

周念真凑近观察,现水珠内部倒映着实验室的景象,却比现实晚了ooo12秒。

这是时间的眼泪,她想,是两个时空在量子层面擦肩而过时留下的涟漪。

当第一缕晨光穿过实验室的百叶窗,周念真看见自己的影子与祖父的影像重叠在操作台上。

机械钟摆开始出咔嗒声,不是逆时针,而是同时向两个方向摆动。

她摘下腕表,将其放在存储器旁边,秒针突然加旋转,与钟摆的频率达成共振。

在这一刻,时间的对称性破缺被暂时逆转,过去、现在、未来在量子场中交叠成一朵璀璨的概率云。

"

我们一直在寻找时间密码,"

她对着录音笔说,声音里带着释然的微笑,"

原来密码就是时间本身——在量子纠缠的网络里,每一个瞬间都是钥匙,每一次观测都是锁孔。

当我们不再试图线性解读时间,而是接受它的量子态叠加,或许就能看见宇宙最本真的模样。

"

培养皿中的球形水珠突然分裂成两颗,分别朝着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缓缓移动。

周念真正想记录这个异常现象,却现全息屏上的时间显示停在了o3:19:43——正是祖父笔记中多次出现的神秘时刻。

她抬头望向窗外,朝阳正从地平线升起,将远处的量子塔群切割成金色的几何体,而在那些金属结构的缝隙里,她仿佛看见无数个自己正在不同的时空里重复着同样的实验,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量子级别,形成一条永不终止的莫比乌斯环。

3哲学思辨的渗透:借主角之口探讨"

时间箭头的本质因果律的量子修正"

等命题,将硬科幻概念转化为对存在主义的追问,使科学现充满哲学重量。

4感

培养皿里的铷原子云突然泛起涟漪。

这是她自制的量子存储器,核心部件是从祖父遗物中找到的老式机械钟摆,黄铜表面还刻着1937年的字样。

周念真记得祖父临终前攥着她的手,反复念叨着"

时间不是线性的"

,此刻这句话正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在存储器里循环闪烁。

全息屏突然弹出视频请求,林修远的脸出现在雪花噪点中。

他身后是冰封星球特有的靛蓝色冰墙,睫毛上凝结的冰晶折射着极地极光,"

看这个。

"

他举起一块菱形晶体,在探照灯下呈现出六芒星状的内部结构,"

当它靠近量子比特时,纠缠态的退相干时间延长了3oo。

"

晶体表面突然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古老文字。

周念真下意识调出祖父笔记里的星图,现纹路走向竟与仙女座星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