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青天庙(1 / 2)

加入书签

万历二十二年的腊月,北京城。

一场新雪初霁,金色的阳光洒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炫目的光彩。

虽是严冬,但临近岁末的帝都已沉浸在浓郁的节庆氛围之中。

各主要街道早已被清扫出来,车马粼粼,人流如织。

店铺门前挂起了大红灯笼,售卖年画、春联、爆竹、蜜供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糖瓜的甜香和灶马的油墨气息,间或夹杂着富人家提前试放的零星爆竹声。

这个年关口,最为热闹的就是城隍庙街,以及城西的海青天公庙街香火旺盛的紧,街道上处处摩肩接踵。

青天公庙,又被称之为海瑞庙,这是由张丁征下属的一个商号带头募捐,全城百姓都有些许供奉,盖好的一座庙宇,工时将近四年,花费数百万两白银,也是大明土地上,最大的青天庙……

当然,一项清廉,节俭的海瑞若是知道,自已去世之后,搞出来这么“劳民伤财”的工程,定会破口大骂。

不过,对于这些,朱翊钧也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

普通百姓的阶级感情,是需要得到尊重的。

绸缎庄、酒楼、茶肆宾客盈门,谈论着天南海北的趣闻,当然,也少不了此时大明的两大军事部署。

东征倭国、西定叶尔羌。

尽管远方仍在征战,但这帝国的中心,依旧展现着其无与伦比的繁华与韧性,仿佛那万里之外的烽火,不过是茶余饭后增添谈资的佐料。

太平年景的富足与安逸,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今年,宫中喜事更添了几分热闹。

皇六子正式册封为皇太子,正位东宫,象征着国本已固,天下安心。

朝廷上下,也因此多了几分喜庆与忙碌。

腊月二十六日之前,几位重量级的将领风尘仆仆,奉旨回京述职。

平定西北、迫使叶儿羌汗国不断西进的大功臣麻贵,以及蓟门总兵李如松,还有来自辽东的其他几位将领如麻锦、戚金等,皆已抵达京师。

他们此行停留不过旬日,年节过后便需即刻返回任上。

这一日,雪后放晴,天朗气清。

皇帝陛下传下口谕,不在乾清宫正殿,而是召诸将于西苑见驾。

西苑太液池畔,积雪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露出湿润的青石板路。

池面部分区域已结了薄冰,在阳光下闪着碎钻般的光芒。

一阵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只见越发沉稳的天子朱翊钧,一身利落的戎装箭袖,外罩玄色貂裘大氅,正骑着一匹神骏的西域白马,在数名内侍扈从下,沿着太液池畔缓辔而行。

他今年三十四岁,面容清癯,目光锐利,虽久居深宫,但此刻纵马于苑囿之间,眉宇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英气与威仪……

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也是一身便捷的宦官服饰,早已恭敬地等候在预定地点。

见到皇帝御驾,他连忙上前,低声禀报了几句。

朱翊钧微微颔首,勒住马匹,目光投向不远处。

在陈矩的引领下,麻贵、李如松、等诸多将领,皆身着常服,步履沉稳地走来。

他们虽久经沙场,但在这禁苑之内,面对天子,依旧保持着恭谨的姿态。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四人来到近前,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

依照西苑召见的惯例,礼节从简,但尊崇不减。

朱翊钧没有下马,居高临下地看着这几位为他开疆拓土、镇守四方的大将,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声音清越:“众卿平身。今日雪景甚佳,不必拘泥常礼。朕一时兴起,邀诸位卿家来这西苑走走……”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麻贵身上:“麻卿,西北之事,朕已览奏报。叶尔羌远遁,西域渐宁,你辛苦了。”

西域的战事进行,马上就十年了。

在万历十八年前后,大批次的羌人,女真人被投入到了西北去。

西北三省的税收几乎为零。

不仅如此,每年要给西北摊派的粮食,军需,折合银钱,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这是大明朝的一个担子,一个挑了马上十年的担子。

现在的大明朝虽然财政状况好了许多,但背上的担子,可也比另外一个时空重了许多。

麻贵腰杆挺直,声若洪钟:“仰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跳梁小丑,不敢不遁。如今河西走廊畅通,臣不敢言功,唯愿陛下宽心,西陲暂可无虑。”

朱翊钧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朱翊钧又简单询问了蓟镇、辽东的防务……

阳光洒在雪地上,映照着一君四将的身影。

皇帝骑着马,将领们步行跟随,在这皇家园林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