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莫忘来时路(1 / 2)
官员们跪成一团,朱翊钧却是轻叹一声:“诸君平身。”
“谢陛下。”
等到百官起身后,有人去看皇帝陛下的脸色,却发现陛下有些许悲伤。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莫忘挖井人。“
“申爱卿,臣在。”
“你是哪一年的进士啊。”
“启奏陛下,臣乃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朕记得你是状元。”
“是,陛下。”
“臣考中进士之后便被授为修撰,历任左庶子,掌翰林院事。因文正公赏识,隆庆三年,到吏部担任主事,万历元年担任礼部右侍郎,次年改任礼部左侍郎,万历三年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申时行老老实实的回答,因为他知道皇帝陛下前面一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用意在哪里。
“文正公是你的座师,你算是他的门生,你有才,他有德,万历五年任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大傅、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最后,在万历十年,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出任内阁首辅。”
“这是你来时的路。”
“来时的路,要一辈子都记着,不能忘记。”
“是,陛下。”
内阁首辅与天子的这一番对话,说白了,应该是私下来说的,可现在放到了明面上,就是让所有人听的。
不忘来时路。
深层意思不就是,文正公一路扶持提拔,你执掌公器,应该向他看齐。
”朕此番话是对首辅所讲,也是对诸卿所讲,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官员,朕对你们不薄,大明朝也对得起你们。“
“新年伊始,朕希望考成总述上面,能让朕看到诸卿都是尽心尽力的,若是有些人,耍心眼,吹阴风,可是记录的清清楚楚,到时候,罢官免职,问罪下狱,诸卿也不要怪朕无情。”
诸多官员听着天子的话后,赶忙迎合。
当然,有很多官员心里面是很慌乱的。
总感觉陛下意有所指,说话的时候,眼神好像看了自已一眼。
而朱翊钧说完这番话后,整个朝会,便再未发一言,他只听取各部衙主官禀告诸事,直到朝会结束后。
朱翊钧召见了内阁首辅申时行,兵部尚书方逢时,户部尚书张学颜前往乾清宫议事。
到了此时在朝廷方面,关于福建的战报,西北的民族之事,很多官员都不知道什么情况。
兵部,五军都督府这个经手的部门是知道一些的,不过他们的纪律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最新的消息都是在内部传递,外人并不知情。
此次朱翊钧召见三人,御前议论之事,还是西北。
陈闻礼带领的禁军已经到了西北,在刘綎的调配下在灵武驻扎,也参加了两场军事行动,不过,还没有真的干仗,只是放火,砸庙。
现在的西北形势已经得到了控制。
但当地官府,以及所有的军事单位依然非常紧张。
陕西都指挥使刘綎,与宁夏总兵麻贵的主力军队,对西北的月亮寺进行了一番清洗。
又抓了很多头目。
大明朝从开国至今,有着一整套应对少数族群的流程,全是武力镇压,将其压服,一次镇压,安生几十年。
洪武年间是,到了此时万历年,依然是,特别是西北,西南,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
朱翊钧此次召见这些人,就是让申时行,方逢时二人商议一番,粮草军械的配额,今年要给西北多划上一些。
朝廷在边疆别军事的预算支出,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兵部与辽东强强合作,计划移送六万女真人口前往西北,按照一个人十两银子的移送费用,六十万两就已经在帐上出去了。
在万历九年年底,申时行上奏天子直言万历十年朝廷不能在增加军事支出。
他出任内阁首辅争取在万历十五年前,将九边支出恢复到万历八年之前的用度。
在申时行看来,万历八年之前的朝廷在九边的支出是健康的。
现在这样大规模的赏赐,大规模的动兵,让朝廷不断地为其拨银赏赐,这不是长久之计,这个情况现在的大明朝能够支撑,可不代表日后也能支撑下去。
朱翊钧对申时行政策上的收缩是有些不满的,但人家新官上任,他也并未直接否定,但是也没有答应申时行能这么做。
态度模棱两可。
张居正在的时候,朱翊钧很少直接管财政上的事情,但此时,他对于支出,进账都非常敏感。
一手抓兵,一手抓钱,才是一个帝王的底气。
而申时行等人在御前奏对之时,商量了一番后,给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辽东,蓟门,大同,宣府等在今年都要减掉一成的非必要支出,把这些银子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