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汝窑残件?(1 / 2)

加入书签

“古玩拍卖会?”楚峰来了兴趣。

“嗯,是的。我听说拍卖会上可能会出现汝窑瓷器。所以想去看看。”唐梦珂将自己了解的告诉了楚峰。

“海外回流的古董?还有汝窑瓷碗?”

楚峰一听唐梦珂的话,原本平静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汝窑作为宋代 “五大名窑” 之首,存世量不足百件,哪怕只是一件瓷碗,也价值连城。

他当即点头:“好,明天一起去看看。”

唐梦珂点头,也在隔壁开了一间房住下。

休息一晚,次日早上,楚峰和唐梦珂在酒店简单应付了早餐。

早上九点,二人打了一辆出租车,朝着一家名为“古韵轩”的小型拍卖行而去。

这虽是一场小型拍卖会,但门口早已停满了豪车,穿着考究的藏家们陆续入场。

走进拍卖大厅,一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

“没想到这么多人,看来今天的拍品确实有好东西,不然不会吸引这么多藏家。”唐梦珂分析着。

唐梦珂拉着楚峰,径直走到前排预留的座位坐下。

上午十点,拍卖师穿着笔挺的西装走上台,介绍一番,便开始竞拍。

拍卖师敲了敲手中的木槌。

“各位藏友上午好!今天的拍卖会正式开始,第一件拍品 —— 清代康熙年间青花渔樵耕读纹盘,起拍价 30 万,每次加价不低于 5 万!”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举起一片号牌。

“35 万!”

“40 万!”

“50 万!”

价格一路攀升,最终以 85 万成交。

接下来的几件明清瓷器、近代书画也竞争激烈,但价格比普通古玩店卖的贵了不少。

楚峰只是静静观察,并未出手。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后台,等着那件 “汝窑瓷盘” 登场。

“接下来,要为大家呈现的是本次拍卖会的重磅拍品——海外回流汝窑瓷盘!” 拍卖师的声音陡然提高。

两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铺着红绒布的锦盒走上台,打开盒盖的瞬间,聚光灯聚焦在瓷盘上,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那瓷盘呈淡雅的绿青色,乍一看确实有汝窑 “雨过天青云破处” 的韵味。

拍卖师站在台上,兴奋地介绍着:“这件就是大名鼎鼎的汝窑瓷盘了。

它高 2.9 厘米,口径 17.1 厘米,足径 9.1 厘米,胎质细腻,釉面光滑。

不过它是残品,是一名玩家在高卢国从一位海外藏家手里买回来的。”

“如今,这汝窑瓷盘重新回归华夏,证书齐全,请大家放心拍……”

台下立刻响起一阵吸气声:“这颜色,太正了!真是汝窑啊……”

“看胎质,是北宋汝窑的风格!”

会场上不少玩家窃窃私语,有的藏家跃跃欲试,准备出手。

唐梦珂凑到楚峰耳边,兴奋地说:“你看这釉色,比我在博物馆见过的汝窑残片还要漂亮!”

楚峰却没有说话,这件瓷器老是老,只是仔细观察,却发现似乎和汝窑有点不同。

他借助透视,能清晰地看到瓷盘的每一处细节 。

釉面虽然泛着青绿,但缺少汝窑特有的 “莹澈如翡翠” 的温润质感。

用透视仔细观察,楚峰看到釉层里嵌着一些未完全熔融的矿物颗粒。

这些细微的差异,在聚光灯下普通人很难发现,但却瞒不住楚峰的眼睛。

汝窑胎土含微量铜元素,胎体细腻致密,胎土呈灰白色,燃烧后类似香灰色调,称为香灰胎。

而眼前的胎土,更符合高丽青瓷含铁量较高的特征。

“这根本不是汝窑,是高丽青瓷。”楚峰在心里下了判断。

高丽青瓷虽模仿汝窑烧制工艺,釉色相近,但胎土密度、釉料成分与汝窑相差甚远,尤其是那未熔融的矿物颗粒,更是高丽青瓷的典型特征。

“这件汝窑瓷盘是残件,有过两次修补,起拍价 200 万,每次加价不低于 10 万!”拍卖师的声音再次响起。

“210 万!” 唐梦珂立刻举起号牌,眼神里满是志在必得。

“220 万!” 后排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立刻加价。

“250 万!” 唐梦珂毫不犹豫地跟进。

价格一路飙升,短短一分钟就突破了 500 万。

楚峰注意到,每次唐梦珂加价后,总有三四个号牌跟着举起来,而且加价幅度都不大,明显是在刻意抬价。

他轻轻碰了碰唐梦珂的胳膊:“别冲动。”

唐梦珂感到一丝不解:“怎么了?”

“这不是汝窑!”楚峰低声说着。

唐梦珂瞪大了眼睛,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什么?不是汝窑?”

楚峰点头:“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