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先斩后奏(2 / 3)

加入书签

女儿成日往马家去,都从来没有这般,这徐四娘爹娘不教,在这里真的是现眼。

    就连隔壁马太太都说:“徐家的真姐儿倒是个好的,人正派的紧,偏她家的姑姑姐姐都没个规矩。”

    还好隔日天大霁,苏州城恢复了平静,大房终究还是没有买宅,黄氏托自己的叔父在胥门附近重新赁了一处宅子,徐四娘也是很快被送回去,她还穿了梅氏送给她的一套衣裳回去。

    院子里的人都在扫雨打小来的腐叶枯枝,这大抵就是那些日子连绵的大雨留下来的印迹了,家里的书坊开门了,台阶上都是青苔,总觉得地下干的不够服帖。

    小喜抱着衣裳出去晾晒了,徐四娘睡过的枕头,因为她头上有虱子,妙真直接让人丢了,就怕自己也被传染。

    妙真这里把窗户打开,阳光照了进来,似乎把角落里的阴暗潮湿都带走了,她照例去茹氏那里学医。

    今日来的一位病患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妇人,此人原本已经绝经,此时却忽然行经,还有紫色血块。茹氏认真对妙真道:“一般妇女四十九岁以后,经水枯竭,不会像年轻少妇的行经。这样的情况是肝不能藏血,脾不能统血,所以咱们得用安老汤。”

    妙真把安老汤的方子记下来,又想年老行房血崩和年来复而行经的区别,她之前觉得辩证太难了,现在慢慢也开始摸着些门道了。

    某几种容易混淆的,都得自己做记录。

    茹氏又跟她讲了好几种辩证的法子,用什么药方,怎么用,说完才道:“真真,你们女学的老师是不是姓仇啊?”

    “对啊,先生认得她吗?”妙真奇道。

    茹氏笑道:“我听说她弟弟如今起复为浙江监察御史,听闻正要接她回去呢。”

    妙真只知道仇娘子以前守寡出家的事情,还想怎么后来庵堂不在了,她也不回娘家呢?原来现在就有人来接了。

    也不知道仇娘子何时走,她得送些东西过去。

    回来就和爹娘商量,徐二鹏给了一两给她道:“你自己的先生,你看需要什么,就置办什么,千万不能薄了。”

    “是,女儿知晓。”妙真拿着这一两放自己荷包里。

    熟料,仇娘子还道要把她们教到年底才闭馆,现下说起来也有四个多月的功夫,倒是日子充足。

    她们几个女同学一个多月未见面,再见分外亲热,大家身上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就比方年纪最小的童盼儿定了亲,汪榭和她关系最好,正打趣道:“你有喜事,也不和我们说。”

    妙真问起是哪家,汪榭小声在她耳边道:“是李家二郎君。”

    这倒是一门好亲,妙真又是恭喜一番,童盼儿这样大大咧咧的人也红了脸,大家又善解人意的岔开话题。

    仇娘子脸上笑容变了许多,听马太太说仇家的爹娘很守礼,人也古板,总觉得女儿出阁就是人家家里的人,自然不愿意接回来。仇御史如今是爹娘故去后,打听到姐姐的下落,才提出要接姐姐回族里,甚至还帮她姐姐写了一篇文章赞赏其才华。

    好在仇娘子没有因为要离开就敷衍了事,依旧尽心尽力,教她们写文章,画画、弹琴、女红,厨艺,甚至比之前还要严格一些。

    虽然妙真也偶尔抱怨,但她的成长是毋庸置疑的,像重阳徐家人一起登高,她就知晓要准备栗糕,喝菊花酒,甚至栗子糕都是她亲手做的。

    买了新鲜的栗糕来,蒸熟之后,捣成泥,过筛备用。再用糯米粉和砂糖按照比例调配,放在一起,上面洒松子仁和瓜子仁,放入蒸锅上蒸,蒸完后,再切成菱形小块,放入食盒中。

    做好后,她们一家四口则先去枫桥三叔家里,原本三叔今日也是要做生意的,但是三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