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有点吓人(2 / 3)

加入书签

 “第二步还要设计植物根系或者叶片,供水器官或者光合作用器官,具体哪里产生作用还不知道。”

    “让这些器官具有极高氢分子亲和力,选择性的吸附氢分子,并在特定组织,块根啊,果实啊,特殊腺体啊,不知道什么器官组织里,富集储存低浓度的氢。”

    “第三步,还要利用植物细胞膜,对富集的氢进行高选择性纯化,去除杂质气体,得到纯净的氢。这是合成金属氢的前提。”

    李叔记着记着有点晕,把骆一航的话先打断,自己总结道:“就是说先产生,再储存,再提纯三步走对吧。”

    “对。”

    “那为啥是低浓度,不弄个高浓度?”

    “您听着啊,光提高浓度有啥意思,我们想的可不只是浓度的事。”

    骆一航小小的炫耀一下,接着往下讲。

    “有了纯净的氢之后,我们还要设计植物在特定细胞器或维管束,形成高度有序、坚固的生物结构,强化纤维素还是硅藻那种矿物复合材料构成的微腔还不知道。”

    “这个东西就是坚固的压力仓。”

    “有了它之后,就能利用植物代谢活动,在这些微腔内产生并维持远高于常压的局部压力。当然,达不到百万大气压的级别,目的是提供一个“预压缩”的氢环境。”

    “这时候就有了高浓度高纯净的氢。”

    “而这些微腔也是容器,方便后续转移到更强力的人工高压装置中。”

    理论上讲,到这一步第一个核心难题超高纯净的氢源已经解决了,还顺便干了一部分维持高压的工作。

    但清音农业那帮人讲理论么?

    反正这次没打算讲。

    一帮子年轻科学家脑洞大开,打算再往前走一步。

    “让植物合成的特定生物大分子蛋白质、DNA、RNA、多糖之类的,形成精确的纳米级孔道、螺旋、笼状之类的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作为模板或支架,引导氢分子在高压下以特定、有序的方式排列。”

    “这种预组织可能降低后续人工加压达到金属氢相变所需的临界压力,或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中间态。”

    这一段李叔没听懂,皱着眉头让骆一航再简单讲讲。

    骆一航琢磨了一下,打了个比方,“您就当它们是模具,高浓度高纯净的氢灌进去可以变成一个个零件。”

    “那怎么变的?不同的树枝子是不同模具?能行么?”李叔还是不解。

    骆一航摇摇头,伸出两根手指,“这是两类植物,用嫁接或者寄生,给它俩拼到一块。”

    “您得给我找些结构和材料专家啊,到底要啥样的结构我们可不知道。”

    骆一航这就开始提条件了。

    李叔吞了口口水,要人无所谓,如果真的要制造金属氢,绝对是要啥给啥。

    他只是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恐惧。

    按照骆一航所说的“可行性”,这是在把植物或者微生物,反正是生命,按照设计图当零件在拼接啊。

    育种4.0能做到这种程度吗?

    有点吓人啊……

    到底能不能做到,骆一航不知道。

    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