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满堂华彩庆盛世(2 / 3)
说五年,顶多两年绝对放弃。这玩意谁爱干谁干……”
这话说的。
网友们心有戚戚,连续失败五年啊,有几个人能顶的住。
神经坚韧的,都不是神经,那是钢筋。
回想起刚刚社恐的小姑娘,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以她的名字命名,那是人家应得的,一点都不嫉妒。
煽了一段情之后。
骆一航话锋一转。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以秦秋雁五年的研究为基础,再加上我们公司神奇的育种4.0技术。半年多之后,秋雁九号诞生。”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骆一航伸手压一压,笑道:“这才哪到哪啊,你们就不好奇,这项技术是怎么来的么?”
当然好奇了。
“育种4.0原本只存在于科学家的设想中,希望能将农作物表现出的各种特性信息全部收集起来,通过计算模拟进行育种,可以叫大力飞砖也好,叫拨开迷雾也好。反正在几年以前,还只是设想。”
“经过我们公司首席科学家文英女士十数年孜孜不倦的研究,攻关。”
“育种4.0从设想,变成了现实。”
“但这项技术只是吃饱的第四个馒头,前面三个馒头同样重要。”
“育种4.0,是必须依靠在强大的国家和科技实力之上。”
“必须依托于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依托于分子生物技术,依托于强大的电力保障,依托于综合实力智慧农业,依托于智能系统。依托于无数科研工作者对植物类型保护和研究。填充的数据库。”
“它是在强大的根基之上,诞生的璀璨明珠。”
“现在可以鼓掌了……”
现场非常给面子,掌声再次热烈响起。
这段话是啥,这是拔高立意,这是宏大叙事。
或者说拍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马屁”。
从台下童衍他们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出,拍的十分到位。
接下来,骆一航又要开始煽情了。
还要煽个大情。
“小麦、水稻、玉米、土豆,在咱们国家合称为四大主粮。”
“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有两位杰出代表,并称南袁北李,他们是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和杂交小麦之父李老,两位科学家都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有一丢丢奢望,或者说期待、预感。”
“几十年后,我们的土豆公主秦秋雁,能被称之为西秦,代表作是土豆。秋雁九号只是一个起点,之后还会有十号、十一号……”
“李振声院士培育的小偃系列编号一直排到了81号。秦秋雁今年二十四岁,秋雁系列编号超过81,不过分吧?”
“不过分!”现场不知是谁,一声大吼,声音响亮的不行,把骆一航的话直接打断。
而网络上,各种评论、弹幕密密麻麻,【不过分!】三个字铺满了全部。
骆一航冲声音传来的方向笑笑,竖起大拇指。
随后借机再拔一层。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