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逼迫(2 / 3)

加入书签

摩拉基地。

听说只有那里还处在联军的掌握之中。

后续的联军舰队再不敢接近红海沿岸,停靠在非洲之角,卸下军队再次返航,争取尽可能多的运送军队过来。

红海战役胜利结束,应该称为海陆之战,单纯的依靠岸上的炮火覆灭两支航母舰队,这样的结果让人无法相信,任谁也设想不到战斗不是海军获胜,而是陆上。

其战术运用,时机把握,妙到巅峰。

尤其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舰队始终没有机会还手,只在被动的防御中跑了一个来回,便沉入海中。

至此,对东方宣战的国家被灭亡了十七个。

战场上沉重的失败及损失,让西方难以相信与接受。

舆论哗然。

眼看着回撤的军队面临东方军队的拦截,不得不绕经大沙漠。

失败的阴影笼罩着西方各国。

联军总部,各国政要举行联席会。

“目前,东方军队前锋已接近勒国边境,我们已没有多少防守兵力可以阻挡进攻了。”

勒国总理忧心忡忡地说。

“五十万军队还不足以抵挡吗?稳定战线,等待东征军撤回。”

“摩拉基地守军要主动出击,迎接东征军,据我所知,东征军在沙漠中行军,异常艰难。

五天之内就会耗尽所带的食物。”

“也许只要三天,就会穿过沙漠,到达摩拉基地了。

只要守住这一线,就会阻挡住东方军队。

远出万里,没有后续支援,他们撑不了多久。”

北非大荒漠,面积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和东方国土面积相当。

形成于二百万年前。

东西长万里,南北约三千里。

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干旱酷热是它的特点,经常生沙暴,随时改变着地形。

沙漠直逼地中海沿岸。

内部少有绿洲,生活着少数原始部落种族,几乎和外界没有联系。

沙漠中没有现代交通道路,只有沿着古老的商路从埃及顺着地中海向西,到摩拉,再到西部海岸。

几百里难有一个小村镇。

再多的军队也不敢深入大荒漠,只有沿着已知的沙漠道路向北,到达埃及北部再向西。

三百万军队为前锋军团,滚滚而进,无数的战车和运输车载着战士,激起漫天的尘沙。

如此大规模的行军,前路没有补给,只依靠随车携带的物资,只能满足军队三天的生活需要。

过这个时间,军队便会置于死地。

第二军团紧随其后,加前行,只想快的返回欧洲。

准备半年,派遣到远毒的一千二百万军队,返回的不过七百万人。

留守在远毒的上百万军队协同两千万以上的远毒军在应付着东方高原军的进攻,拖延时间,希望能尽量的多撤回几批过来。

南亚作战彻底失败。

而西征军的任务也已完成,于七月二十八日,全部撤回国内。

进军度快,撤退的度更快。

以至于东方军队退走,三天后,西方才觉东方军队消失不见了。

但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陷入沙漠中的数百万军队如何救出来。

夏季,沙漠地区酷暑难当,白天气温达到五十度以上。

如此大规模的军团,每天的消耗便是天文数字,依靠空中运输不过杯水车薪。

联军内部派遣海陆两个方向迎接返欧兵团,留守的两支航母编队全被派到地中海,准备从海上撤走一部分军队。

另外,西部军队紧急前来支援,运送生活物资。

无尽的沙漠,炎热的天气,如同鬼域。

没有了东方军队的威胁,可以放心的救援了。

无数的船只停靠在摩拉外海面上,一批批的把士兵运走。

从南亚到西亚,到非洲,无数次的败仗,受尽打击,损失惨重。

可谓有史以来最憋屈的一次战争。

四千多万军队,烟消云散,留在远毒的虽然还有两千万,但多数是远毒人,不成气候,列入被放弃名单。

沿路被消灭,跑散的,损失过半。

连续半个月,终于把五百多万联军撤回西欧。

不再是雄壮整齐的生力军,而是面黄肌瘦,狼狈不堪的残军,如同鬼域中走出的行尸走肉,毫无生气。

两千里沙漠路,到处是倒毙的尸体,一百多万人忍受不住酷热丢掉了性命。

本意是撤回军队防守本土,却不想成为了负担。

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西方世界。

他们难以接受如此的惨败,叫嚣着使用核武器,东方却置若罔闻,不理不睬。

而且也找不到使用核武器的位置,找不清东方西征军的具体位置,冒然施放,达不到目标,还会伤害自己。

南亚战场成为泡影,又丢失了西亚,北非,战场直接推到了欧洲本土。

在这里放核武器,只会消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