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新的作战目标(1 / 2)

加入书签

整体上,这段时期鬼子是比较疲弱的。

过度的战争导致过度的资源消耗,在短期内,它们没有实力掀起新的大型攻势。

当然,小规模的战斗肯定是时有生的,并且还相当的频繁。

不过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并不能改变整体大局。

温三除了要抓紧时间搞生产,展自己的实力之外,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小鬼子没有能力搞大动作,并不等于他没有能力搞大动作。

正如他之前跟手下一帮兄弟说的一样,拿下连云港,只是一个开始。

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为今后的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温三走得非常稳,也走得相当的坚实。

各支部队在帮助老百姓搞生产的同时,自己也在大练兵。

目前秋收已经全部完成,粮食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

趁着天气还没有下雪上冻,温三准备还要进行一轮扩张。

以徐州为支点,周边威胁比较大的几个点必须拿下。

比较离永城和淮北都比较近的宿州,以及上次被2o8师虚晃一枪吓到的淮安。

还有龟缩在灵壁的鬼子,也必须要清除掉。

连云港战事焦作之时,鬼子华方面军就安排泽田进从灵壁出兵,进犯徐州地区。

想在这边开辟战场,分温三的心。

结果被王副司令率兵轻松打了回去,鬼子并没有讨到多大的好处。

连云港战事结束之后,鬼子在这几处地方都增加了兵力。

虽然总体上,它们采取的是防守的态势,但依然对徐州虎视眈眈,如果生战事,随时都可以集结兵力,再次对徐州起进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温三自然要解除鬼子这几个坚固的桥头堡。

他这一边开战,便会直接影响到鬼子的军事行动倾向。

短时间内,鬼子向常沙起进攻的可能性会变减小很多。

一来鬼子在攻取伍汉的时候吃了大亏,不但损失了大把的兵力,并且消耗了大量的物资。

原本伍汉会战之后,鬼子相对疲弱,准备好好休整一段时间,并准备好作战物资,攻打常沙。

然而温三却在鬼子疲弱的空档期,起了对鬼子的大面积作战,不但干掉了近四个师团的鬼子兵,鬼子的作战物资也几乎消耗殆尽了。

最让鬼子头痛的是,这次鬼子不但损失了大量的飞机,还有运兵船以及军舰也有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鬼子想要起对常作战,已经显得非常的困难。

而温三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部队更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随时可以起新一轮的进攻。

温三明白,只要自己这边起新一轮的攻势,鬼子势必会焦头烂额,根本没有精力去考虑进攻常沙的事情。

如此一来,国府那些也就不用考虑在常沙实行焦土政策了。

生活在常沙的老百姓也不会惨死大火之中。

这也算是曲线援救常沙老百姓的一种有效方式。

时间很快到了十月下旬,温三手上的地盘几乎全部理顺了。

各部队都在他的调动之下,缓缓的接近了自己的作战目标地。

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这几处地方,鬼子防御最严,兵力最多的是宿州。

这里有一个师团,外加一个旅团的鬼子驻军。

一座小小的城市,鬼子投入这么多兵力,可见它们对温三的重视到了何种地步。

灵壁这里,依然是泽田进的师团。

不过它的师团基本以联队的方式,驻守在周边不同的方,防守的地区很宽。

淮安地区鬼子也增兵了,驻扎在这里的鬼子数量也不少。

只是宿迁这边,温三只放了一个团的兵力驻扎。

随着大练兵开始,驻扎在这宿迁的兵力也是新兵为主,主力部队的兵力都被抽调出来了。

鬼子也派出不少人在刺探周边的情况,虽然它们没有能力向宿迁起进攻,但知道这种情况之后,鬼子在淮安地区的防守也要稍微松懈一点。

毕竟一个团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向淮安起进攻。

鬼子更多的精力,还是在尽力盯着温三的主力部队。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里,温三的部队大多都在田间地头里帮助老百姓搞生产,收粮食,修沟渠什么的。

所以鬼子判定,温三突然得到了这么宽的地盘,要目标肯定是要巩固这些地区。

短时间内,不可能再起新的攻势。

鬼子想法确实没错,只是南侨总会大力的帮助,加了温三对自己地盘的掌控。

同时在物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最关键的一点,温三知道这段时间是鬼子最虚弱的时候。

它们的武器弹药极度消耗,粮食也有些跟不上了。

温三占领的这一大片的地盘,都是鬼子控制的产粮区。

刚好卡在秋收之前,将鬼子尽数赶了出去,这些粮食也自然落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