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亲抵前线指挥作战(1 / 2)

加入书签

如果仅仅只有鬼子陆军的话,大家都相信温三的部队必定能轻松拿下两地。

可现在的情况变得复杂了很多,鬼子这一策略之下,兵力也变得厚实了起来。

鬼子这一招等于是将手掌变成了拳头,一下子拧成了团,想收拾它们,难度增加了很多。

“看来我必须亲自坐镇前线,指挥这场是艰苦的战斗了。”

温三考虑再三,决定靠近主战场。

最近生的一些战斗,温三基本上都是遥控指挥。

他的特殊能力也增长得极为缓慢。

好在这些战斗手下将领都表现得不错,基本都能完成战术目的。

这次与鬼子的交锋极为关键,如果这一步打不开的话,后续的计划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鬼子呈兵两处,这是下了决心要与温三所部死磕。

加上鬼子强大的海上力量,真的半点马虎不得。

他可不想看到自己的部队付出惨重的代价。

到时候就算拿下这座港口,也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守这条出海通道。

虽然他也相信几位师长的作战能力,但他更相信自己的特殊能力。

只要靠近前线,鬼子的一切军事调动,都将被他尽数掌握。

不管鬼子有多大的优势,他都有不小的机会拿下鬼子占领的城市。

“司令,我看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坐镇徐州,我们一样可以轻松指挥前线部队。”

林良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这个必要。

毕竟徐州离连云港也不是特别远,布什么命令,也能极传达到各师长手中。

温三去往前线,不但会给各师增加压力,同时还会增加不小的心理负担。

正常来讲,作为一部最高统帅,确实没有亲临现场的必要。

“不行!

这次战场的情况太复杂。

各师之间互不统属,很可能造成配合不到位的情况。

鬼子的舰炮威胁太多,战术执行稍有差池,会给我军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

温三早就给自己找好了借口。

他的态度也非常坚决,谁劝都不听那种。

无奈之下,不管是王铭章还是林良国,都打算跟着温三一起前往最前线。

毕竟司令都过去了,他们自然也得跟着过去。

“王副司令留下来坐镇徐州。

现在占领的地区都会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也需要人统一指挥。

特别要防备灵壁和宿州地区,这里还驻扎着不少鬼子,小心它们向徐州起偷袭。”

温三可不是顾头不顾尾的人。

他留在徐州的兵力并不算多,自己要防着鬼子偷家的行为。

事实上,如果他们在临沂和连云港久战不下的话,这两处的鬼子很可能会向徐州起进攻。

原因很简单,徐州兵力相对空虚,鬼子抓住这个机会,不但能动摇前线部队的军心,还能牵扯他们很大一部分精力。

这就是现实版的围魏救赵。

如果他们都走了,凭赵育明的能力,不可能挡住鬼子的进攻。

何况这两套班子并不相互统属。

团级上的干部,赵市长还真未必指挥得动。

在温三多方分析之下,王铭章只得留下来。

守城是他的强项,有他坐镇徐州,温三心里才踏实。

到时就算有鬼子进犯,也能坚持到他大军回援。

两位前辈全程都没有言,他们对温三准备亲临前线指挥也有些不大理解。

但从温三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对各部的安排,还是非常认可的。

温三已经多次用事实证明,他强大的指挥作战能力,不是吹出来的。

或许手下将领还达不到温三的高度,但也展现出来了极强的军事素养,比起其它部队同级别的将领来讲,也是不输分毫了。

第二天,准备妥当的温三就率部启程了。

两位前辈也分开,其中一位留在徐州等候正往这边赶来的部队,另一位则是跟着温三一路往前,准备亲自观摩一下温三的现场指挥作战能力。

对此,温三心里感觉很有压力。

他们都是军事谋略的大家。

在他们眼前,有种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

但是温三必须咬牙绷住了,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掉了链子。

温三的部队推进不快不慢,求就是一个‘稳’字。

几天之后,温三已经追上了周江,谢洪军;又过了两天,南路大军已经抵达灌云,与中路大军相隔已经在3o公里范围之内了。

北线,王志兵率部也到达了临沂外围,并且已经现了鬼子新建立起来的防线,随时都可以投入兵力进行强攻。

温三让王志兵暂时不要着急,他立刻派出21o师前出临沐县,斩断临沂和连云港两地之间的联系。

一旦王志兵那边向临沂的鬼子起进攻,周江也可以抽调部分兵力,对临沂的鬼子进行两面夹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