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黑冰台(1 / 2)

加入书签

余朝阳的册封落下帷幕。

但封王大典仍在继续。

嬴荡将目光转向赢疾,语气转为庄重与亲近:“王叔赢疾!”

“臣在!”赢疾肃然出列。

“你乃我嬴秦肱骨,国之智囊,先君在时你便多出奇谋,身经百战,安邦定国,今寡人加封你为丞相,协助相国总领国政!”

嬴荡稍作停顿,继续宣告:“再赐你故地樗里十邑,封号——严君!”

“望你以严明政,以忠心佐国,成为我大秦臣子之楷模!”

这番封赏在情理之中,但分量极重。

其余大臣纷纷向赢疾投去敬佩和祝贺目光。

不过所有人都心里门清,同相国的文正侯比起来,严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不过也无所谓了,那玩意可遇不可求。

若人人都和文正侯平起平坐,那还怎么体现出余朝阳在嬴荡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在册封赢疾之后,嬴荡的目光立刻投向武将行列之首那铁塔般的身影。

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充满了激赏与豪情:

“王叔赢华!”

“末将在!”

赢华声如洪钟,甲胄铿锵作响,大步出列,整个大殿仿佛都为之一震。

“寡人知你之勇,素有战神之称,凡我大秦锐士剑锋所指,你必身先士卒。”

“今,寡人拜你为国尉,总摄我大秦一切军事!”

嬴荡走到赢华面前,用力拍了拍他坚实的臂甲,如同在激励一把出鞘的利剑:“再赐你上雒十邑,封号——锐武君!”

“望你以此地为基,为寡人磨砺最锋利的剑,东出函谷,横扫六合!”

“让天下诸侯闻你锐武之名无一不丧胆!”

上雒正对武关,是秦国东出攻打楚国、中原的战略跳板。

将赢华封在此地,等于将秦国的东大门交给他。

这既是对他能力的绝对信任,也是对他‘锐武’封号最直接的践行。

册封完三位核心重臣后,嬴荡将目光转向张仪。

这一次,他的脸上带着毫无保留的敬重。

“张子!”

“臣在。”张仪肃然出列。

“寡人尝闻,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昔日列国环伺,函谷关殆,是张子单车入义渠,解我大秦后顾之忧,是张子拼死入越,谋求伐楚而破盟,解覆国之危。”

嬴荡的声音响彻大殿,每一个字都在为张仪的不世之功定下铁论。

“此等功业,岂是战阵斩首所能比拟?此非奇功何为奇功?此非伟业何为伟业?”

嬴荡越说越是激昂,他看向群臣,最终目光回到张仪身上:“今,寡人封你武城八邑!”

“愿天下人皆知,能以文止戈,以信立威者,可获此荣,赐号——文信君!”

“总典邦交,为我大秦再定乾坤!”

同嬴华、赢疾比起来,张仪这八邑的封赏确实有点寒酸。

但八邑的确是嬴荡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数字。

它多于普通功臣,彰显其特殊地位,略低于赢华赢疾的十邑,则体现了秦国‘军功至上’的国本。

但又足以让所有文臣谋士看到奋斗希望。

再怎么说也是封侯拜相,实现了阶级跨越。

换作周天子时期,大大小小也算一方诸侯。

此封一出,满殿文武无人不服。

就连最崇尚军功的赢华、白起都微微颔首。

因为他们都曾亲身经历那段被六国围困的艰难岁月,深知张仪那张三寸不烂之舌的厉害。

见嬴荡赏罚分明,又着重点出了国本,余朝阳露出欣慰的笑容,可一想到对方的封号后,他的笑容又立马僵住。

文,文信侯?

就张仪那张嘴,怎么看也和信字不搭边啊……

张仪则是眼眶微热,登临《秦国社稷图》,今又封侯拜相。

他毕生追求的得遇明主,施展抱负,在此刻得到了最圆满的回应。

他已经老了,错过这次…以后就没机会了。

至此,嬴荡朝堂的四大支柱彻底奠定:

文正侯余朝阳:国之柱石,定海神针。

锐武君赢华:国之锋刃,专司征伐。

文信君张仪:国之舌辩,纵横天下。

严君赢疾:国之栋梁,总领百政。

此时的即位大典已近尾声,嬴荡高踞王座,可他并没有宣布礼成,反而缓缓起身。

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整个大殿瞬间归于寂静,落针可闻。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痛而威严,打破了庆典的余韵:“诸卿,列国使臣!”

“今日,乃寡人继承先君之志,执掌大秦社稷之日。”

“然,就在此吉时寡人却发现,我嬴秦一件传承百年的镇国重器——玄鸟溯天玉,不翼而飞!”

话音刚刚落下,大殿瞬间一片哗然。

交头接耳声断不绝耳,诸侯使节更是惊疑不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